从问题入手,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从问题入手,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杨静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校 638019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彰显出课堂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亦可以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辨析思政、自主构建、合作探究中形成智慧课堂的力量。文章拟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问题教学入手,探究教学全过程中智慧教学方式,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并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前言

问题是打开学生课堂思维的有效方式,因为围绕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打开学生头脑中隐藏的潜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也面临教学改革的机遇,需要任课教师注重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并将“解决问题”作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之一,使小学生能够在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的问题教学法的引导下主动求知、探究学习。笔者认为,注重课堂提问的时机、环境和氛围,是构建“德法共生”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智慧课堂”终极课堂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学,用心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问题:

一、引出主题结构,激发问题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建智慧课堂不仅要突出教学方法上的智慧,还需要彰显教学理念上的智慧,让学生在有效引导中培养起上课的兴趣,并学会遵循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课堂问题,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网络流行小视频等引出课堂教学的主题等,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上,进而帮助他们提高想象力,增加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机会。

以“应对自然灾害”这一课的教授为例:我们可以在引出教学重点之前,先通过多媒体媒介播放《地球风暴》《天灾横祸》《天堂镇大火》等纪录片,通过引出主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体验认知。在纪录片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纪录片内容顺势导入课堂问题,例如“自然灾害可以避免吗?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应该如何体现价值?”等等,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自主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由课堂问题对本课主题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并树立起自然灾害的防护意识。在引出主题结构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其一是要导出适当的问题;其二是问题要紧贴课堂教学主旨。

二、巧用教学绘本,探究问题内涵

为了迎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本蕴含着丰富的图文资料,这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听故事、说故事和思考故事的方式来探究课堂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用绘本,指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丰富的插图故事,然后在利用讲解绘本的过程中使用故事叙事、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课堂问题的内涵真义。在巧用教学绘本的过程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仅做到了物尽其用,推动实现课本教材的创意价值;还能够让课堂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使学生突破空间限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更具体直接的认识。

例如我们在教授《多元文化,多元魅力》这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世界海陆格局,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态自然环境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感并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引导下,教师可以借助该课的绘本进行教学,并在解读绘本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风俗文化、艺术文化等,来激发学生对“文化”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带领学生在不断欣赏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深刻体会古人潜藏的非凡智慧。借助绘本了解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真实含义后,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主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存在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开展课堂活动,渗透问题情境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中渗透相应的问题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当我们审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态后可知:许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独霸课堂”,总是存在“牵着学生走”的现象,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总是被教师取代,让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光听老师讲,无法养成质疑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当然相应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的认知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核心,也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打通生活与教材之间的通道,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还有利于构建情理交融、德法共生的高效课堂,使小学道法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一单元的教授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名人小故事演讲来激发学生对名人和教育的尊敬之心;可以通过情景剧扮演的方式来思考和探索《刘菲的烦恼》;可以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反思自我、尊重他人。在这些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拟定问题情境,例如面对苏菲的烦恼,你们会怎么帮助她做好心理引导工作?一个称职的好脾气先生应该具备哪些性格特质呢?总之,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各类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氛围中不断思考,及时总结和自我提升。

四、构建小组合作,延伸问题指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堂好课离不开所有同学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参与,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又存在客观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应先充分摸清学情,尊重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按能力层次搭配分组,使学生能够在能力相当的愉悦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进而发挥出“以个体带动整体进步”“以整体促进个体成长”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教学方式时,应主动围绕问题来展开教学,并伺机延伸出问题内涵,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得到有效延展。

以《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延伸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按照学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探究相关问题。如中国在国际组织上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大家觉得国家之间的关系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什么额外的收获吗?通过这样的小组提问、探讨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懂得自己心中所想,也能明白别人心里的想法,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问题探究中理解中国强大起来的作用,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使用问题教学法具有多重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价值内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反思性、亲历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任课老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课堂导入、问题的贯彻实施才能够奠定智慧课堂的教育根本,这样学生才能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和充满求知的氛围中构筑起优良的学风,取得智慧课堂的学科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燕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儿童好问题”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研究,2022(04):81-83.

[2]茅亚平.“问题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专册教学例谈[J].读写算,2022(03):168-170.

[3]张吉.问题导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和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21(33):77-78.

[4]戴海垚.“问题驱动”在小学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