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幼苗成长——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辅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呵护幼苗成长——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辅导初探

赵海霞

沈阳市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 110147

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历程,及时跟进、观察、剖析、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帮助问题儿童解决心理“漏洞”,逐渐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此,本文将围绕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辅导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儿童;辅导

一、引言

素质教育对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学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和要求,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问题幼儿的素质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问题儿童在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全面、健康的心理环境与心理情绪,升级、改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让问题儿童的心理能够在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与引导之下,逐渐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意识、观念和态度,促进问题儿童心理健康、稳定、全面的发育与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辅导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幼儿园势必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行提高与完善,只有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视度,才能够促发心理健康教师对传统的辅导思路进行理念更新,启发心理健康教师跟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问题儿童的心理辅导思路进行“升级”与创新,促进教师对儿童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弊端进行改善和探寻,改造教育内容。幼儿园可以适时组织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培训,通过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与讨论等方式,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的辅导“质量”,潜移默化的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心理健康教师在辅导教育中的专业能力与质量。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教育水平,不仅能够启发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进行改造、升级、创新与优化,提高问题儿童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质量,也能够让问题儿童得到更加专业、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使儿童能够在心理情绪变化大、心理发育走向异常的时候得到更加及时的疏导与“矫正”。同时,心理健康教师教育水平的“攀升”,也能够增加心理健康教师对问题儿童的了解与交流频率,问题儿童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问题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度与依赖感,促进问题儿童形成善于表达、勇于倾诉的良好习惯,有助于问题儿童心理情绪的及时疏解,推动问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稳步形成与发展。

(二)利用绘本进行心理指导

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绘本阅读内容的创作贴近于问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范围,绘本也是问题儿童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参与者,更是问题儿童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问题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绘本故事,引导问题儿童对故事背景、含义进行深刻的领悟,启发问题儿童在绘本故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道德、行为、观念、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利用绘本阅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将故事进行“情景再现”,让问题儿童当“孔融”,看看问题儿童在听取故事内容和含义之后,是否能正确理解到故事表达的人生道理,同时,教师要引导问题儿童学习孔融的优秀品质与道德行为,让问题儿童明白虽然孔融失去了最大最甜的梨,但却拥有了众人的夸赞与高尚的情操。利用绘本对问题儿童进行心理教育,不仅能够加深问题儿童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印象与记忆,激发问题儿童良好的意识、观念的形成,也能够让问题儿童在“失去”的过程中寻找“得到”,培养问题儿童乐观的得失心理,推动问题儿童良好心理环境与心理态度的良好形成。

(三)结合户外活动提高问题儿童与教师的交流

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要以新时代的教学思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创新,“迸发”问题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帮助问题儿童“搭建”起属于自身的自信“大楼”,让问题儿童能够逐渐“补齐”心理“漏洞”,打下坚固的心理健康“防线”。心理健康教师可以组织问题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在互动中让问题儿童“抒发”自己的快乐情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例如,心理健康教师组织问题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等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心理健康教师可以让问题儿童观察自然景观,提出“树叶是什么形状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等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问题儿童在活动中的憧憬度和兴趣度,还能够提高问题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问题儿童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促使问题儿童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见解,让问题儿童在收获活动快乐的同时,分享他们的所见所得。通过结合户外活动,能够增加问题儿童与教师、问题儿童与问题儿童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启发问题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勇于发表见解、抒发情感,提高问题儿童的表达欲望。除此之外,也能够让问题儿童在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问题儿童的情感表达“机制”,强化问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表达勇气,推动问题儿童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和心理态度的时候,敢于表达、敢于求助的性格习惯,加强课程教育活动中的双向交流,也能够培养问题儿童的合作意识与情感“指数”,让问题儿童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世界的真诚与温暖,促进问题儿童心理健康、全面、稳步的形成与发展。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师要开展多样、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促使问题儿童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有效引导、辅导下,逐渐“瓦解”自身的心理“误区”,促发问题儿童良好心理“环境”的稳步“搭建”,推动问题儿童良好心理素质、行为、意识等方面的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题.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J]. 读与写:上旬, 2020(5):1.

[2]沈海莲. 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 知识窗,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