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版本区别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文本易读性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基于版本区别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文本易读性对比分析

古玉芳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与第三版为研究对象,使用Flesch阅读易读性公式,对两版教材的课文文本易读性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第三版教材的课文文本较第二版教材难度有所提高;第二版和第三版教材课文文本易读性的设置上各有优缺点;第三版教材做出的许多改进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本文的研究结果在文本易读性方面为以后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改版提出了思路借鉴。

关键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版;易读性

易读性(readability),也称可读性,是选择教材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之一[1]。为了对文本的易读性进行区分,需要进行易读性测量,即将阅读的其中几个定量变量组合起来,以得出对材料难度的估计[2]。易读性测量是借助于“可读性公式”程序进行的[3]。本文主要研究大学英语教材文本的易读性。Laroche指出,传统的外语文本会根据文本的主题性,而不是其适当的难度程度来选择文本,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也需要进行易读性测量[2]。教材的易读性直接关系着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建设、思政建设、主题表达还是能力提升,都是以教材的文本为基本依据的,因此都受到教材易读性的制约和影响。作为应用语言学中评估教材难度的重要指标,文本的易读性对教材的选材、评估及其他很多领域都有实用价值[4]

本文主要是借助Readability Formulas网站(https://readabilityformulas.com/),使用Flesch阅读易读性公式(Flesch Reading Ease Formula),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第二版和第三版的课文进行文本易读性统计和分析。Flesch阅读易读性公式也是语义度量(如词汇的难度)和句法度量(如平均句子长度)两个变量,通过平均句子长度ASL(average Sentence Length )和每个单词的平均音节数ASW (average number of syllables per word)来对文本的进行评分,将0-100的得分划分为七个等级,得分越低,难度越高。90-100分为“极易”(Very easy)、80-89 分为“容易”(Easy)、70-79分为“较易”(Fairly easy)、60-69分为“一般”(Standard/ average)、50-59分为“较难”(Fairly difficult)、30-49分为“困难”(Difficult)和0-29分为“极难”(Very Confusing)[5]。通过Readability Formulas网站,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和第三版各篇文章逐一进行易读性测量(不计入文章题目),得到两版教材中所有课文的易读性评分,如表1所示。

第二版与第三版课文文本易读性得分统计表

Book

Text

Unit 1

Unit 2

Unit 3

Unit 4

Unit 5

Unit 6

Unit 7

Unit 8

Unit 9

Unit 10

第二版

1

A

64.2

89.3

83.2

75.7

55.6

87.6

85.4

54.5

69.4

64.3

B

55.1

68.2

78.6

55.7

81.3

79.2

82.4

71.9

79.4

62.7

2

A

61.6

77.3

72.4

82.4

63

62.2

76.5

60.7

66.2

69.7

B

59.9

59.5

78.4

83.8

59.2

64.1

57.8

56.2

53.2

78.3

3

A

72.3

55.3

61.2

57.1

79.8

61.7

57.1

56.2

57.6

74.1

B

71.9

41.4

50.3

66.8

69.3

61

51.3

55.2

44.7

82.5

4

A

61.9

63.5

72.2

45.6

69.5

60.4

49.1

78.4

53

56.1

B

76.1

59.6

79.4

44.7

54.6

66.5

51

53.1

59.4

64.1

第三版

1

A

66.5

87.8

53.6

63.8

73.9

53.7

57.2

72.4

/

/

B

80.8

87.6

61.5

83.6

60.4

62.3

55.3

59.9

2

A

68.6

50.8

57.7

78.2

66.4

58.9

65.6

43.7

B

65.7

54.4

89

70.6

62.8

68.2

60.3

75.8

3

A

59.3

85.2

54

62.3

47.5

67.5

63.2

60.2

B

73.3

72

50.4

69.9

83.7

81.8

57.8

64.1

4

A

76.7

61.8

53.4

45.3

65.9

73.2

36.4

60.1

B

49.5

56.8

54.4

74.7

45.8

56.4

54.7

59.6

表1:第二版与第三版课文文本易读性得分统计表

据此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的课文文本进行难度等级的划分,发现该教程的的两版教材都只涉及到“容易”、“较易”、“一般”、“较难”和“困难”五个等级,而缺少“极易”和“极难”等级的课文。没有“极易”等级的课文与其大学英语教材的阶段定位相符合,没有“极难”等级的课文则与其为非英语母语学生设计使用的范围定位相符合。

在表1数据基础上,首先统计两个版本整体上的易读性等级分布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第二版

12.50%

23.75%

30%

27.50%

6.25%

第三版

12.50%

17.19%

34.38%

28.13%

7.81%

表2:第二版与第三版课文文本整体易读性等级对比

从整体情况上看,两版教材的文本易读性分配均呈现正态分布,“困难”等级占比最少,其次是“容易”等级的课文,占比最大的都是“一般”等级的课文。第三版“容易”等级的课文占比与第二版持平,“较易”等级占比大幅下调,“一般”等级占比大幅上调,“较难”等级和“困难”等级的占比略有上升,差别细微。由此可见,第二版和第三版课文整体上保持了易读性的一致性,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总体易读性难度提高,在高校改换教材版本的过程中,新旧版本的过渡应该比较顺利。据此,对湖北工程学院11位同时教授过第二版和第三版教材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基本上都认为教材版本的改换对教师的大学英语教学整体上没有太大影响。

虽然第三版教材难度提高幅度并不太大,主要是在“较易”和“一般”两个等级间进行了比重的调整。但因为“较易”等级的课文减少了6.56%,“一般”等级课文增加了4.38%,造成了两个等级之间的占比差距增大到17.19%。这样的差距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课文难度主观体验上的落差感。循序渐进应该是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6]。语言教学材料难度过大,语言学习者将无法形成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继而引发学习者的挫败感[7]。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难度的过大幅度的波动,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课文难度主观体验上的落差感和不适感,影响教材的使用效果。

在完成整体解读之后,对两个版本的1-4册易读性分别进行统计。首先在两个版本各单元的课文文本易读性评分的基础上,计算每一册的评分平均值,然后将两个版本1-4册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二版

72.19

67.12

61.34

60.91

第三版

67.52

64.79

65.76

57.79

表3:第二版与第三版课文文本易读性平均值分册对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三版教材的起始易读性难度(第一册)和最终易读性难度(第四册)都明显高于第二版,仅第三册难度低于第二版第三册。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版教材在整体易读性上呈现难度的上升趋势,第四册难度变化极小,基本与第三册持平;而第三版的各册则呈现出起伏状趋势,第四册难度却急剧上升,与前三册相比,幅度变化过大。

要深入了解这种变化,就需要对两版教材的1-4册的文本易读性进行逐册统计,分册对比。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

第二版

第三版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容易

30%

10%

10%

0%

25%

6.25%

18.75%

0%

较易

25%

30%

15%

25%

12.50%

18.75%

18.75%

18.75%

一般

25%

40%

25%

30%

37.50%

43.75%

31.25%

25%

较难

20%

20%

40%

30%

25%

25%

25%

37.50%

困难

0%

0%

10%

15%

0%

6.25%

6.25%

18.75%

表4:第二版与第三版课文文本易读性占比分册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二版与第三版的1-4册易读性基本呈现由低难度向中高难度的逐渐变化。“容易”等级的课文在两个版本的第一册中都占有较大比重,而第四册占比均为0。“困难”等级的课文则正相反,在两个版本的第一册中占比为0,而在第四册中则占有一定程度的比重。由此可见,两个版本基本上都满足了课文难度的逐渐递进,这一安排满足了大学生由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进行过渡的需求,第一册呈现出学习过渡阶段的课文选材安排,第二、三册起到了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而第四册则实现了由易到难的递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从各册课文文本易读性等级的占比变化来看,第二版中“容易”等级的文本占比由30%递减至0%,整体呈阶梯状下降趋势;而在第三版1-4册中,则依次为25%,6.25%,18.75%,0%,呈现为减少—增加—减少的起伏状下降趋势。“较易”和“一般”等级的文本占比在两版中都较为均衡。但在第二版中,占比调整幅度在5%-15%之间,在第三版中,调整幅度在6.25%-12.5%之间,调整幅度更小,难度上的差异也更不明显。在“较难”等级上,第二版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且调整的幅度都很大,第二册到第三册“较难”等级占比增加幅度高达20%。而第三册则呈现由平稳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鉴于“较难”等级的文本已经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小幅度的渐进增加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第二版第一、二册均没有“困难”等级的课文,在第三册中占比直接达到了10%,第四册增加到20%,跨度过大,不利于学生适应。相比而言,第三版中则在第二册中开始引入较少占比(6.25%)的“困难”等级的课文,在第三册中仍保持相同占比,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到第四册,该等级的课文占比突然大幅增加至18.75%,仍然存在幅度过大,容易引起适应性困难的问题;加之“容易”等级的课文占比由第三册的18.75%突然降为0%,导致该册教材易读性分布不均衡,整体难度明显增大。为了更加直观,将Flesch阅读易读性公式在两版教材课文中划分的五个等级简化为低、中、高三个难度阶段:低难度包括“容易”和“较易”等级,中难度包括“一般”等级,高难度包括“较难”和“困难”等级,则可以看出,低、中、高难度的课文在第二版第四册中的占比依次为25%、30%、45%,而在第三版第四册中的占比依次为18.75%、25%、56.25%,难度跨度过大,会影响到学生和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困难。据此,对湖北工程学院2019级50名学生和17位教授《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教材的大学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普遍反映第四册中难度大的文章明显增多,感觉到很大的阅读压力。对教师的访谈也收到类似的反馈,即难度的突然增加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证明这种易读性的大幅度调整确实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总之,通过对两版教材的逐册对比,概括而言,在低难度易读性上,第二版教材阶梯状的递减的设置呈现出更好的循序渐进的特点;第三版教材起伏状的下调,过渡不够顺畅。在中高难度的课文安排上,第二版教材增减跨度较大,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感;第三版教材设置更为合理,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向中高难度课文逐步过渡。但第三版第四册的易读性设置比重失衡,高难度文章过多,难度增加幅度过大,不利于教材的有效使用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文本的易读性是有多重因素决定的,这一点是为研究界所公认的,任何一个易读性测定公式都无法完美地覆盖所有的变量,使用易读性测定公式来考量特定文本的难度,得到的结论仅是参考性的。无可否认的是,就阅读材料本身的易读性而言, 易读度公式仍是目前最客观、准确、经济、实用的评估指标[8]。因此本文根据Flesch阅读易读性公式测量所得出的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易读性分析结论对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改版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 in a Foreign Language. London:Heinemann, 1982.

[2]Laroche, J. M. Readability measurement for foreign-language materials. System, 7(2):131–135, 1979.

[3]Richards, C. J., & Schmidt, R.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2002.

[4]田桂玲,文雪飞.《零起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可读性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1):162-163.

[5]Readability Formulas.com. The Flesch Reading Ease Readability Formula.https://readabilityformulas.com/flesch-reading-ease-readability-formula.php. Retrieved on 2022-3-27.

[6]戴波.《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4):129-131.

[7]吴钊.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课文文本阅读难度与词汇多样性[J].海外英语,2022(04):9-11.

[8]林铮.英文易读性的测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4):38-4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教材修订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与第三版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Y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