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改新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基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改新模式探究

罗辉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425000 湖南永州市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其技术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职教学;机械制造专业;教改新模式

引言:所谓机械制造,就是指通过对机械制造有关的各种形式、技术、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的一门专业性学科,可以给国家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设备。但是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领域的现状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过去的陈旧机械制造技术和落后的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想要促进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推动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积极进行教改,探究教学新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实现高职院校的自身价值。

一、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背景

由于“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的问世,我国的机械技术领域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点,再加上我国目前人口红利现象逐渐消失,而且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产业水平都有大幅提升,这就给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尽管我国的工业机械领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但是机械技术产业还在发展阶段,尤其社会上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量,而且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地发展,进而造成当下人才紧缺,纵使不少企业已经完成了机械化方面的基本建设,但是缺乏高质量人才会随时导致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二、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现状

1、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着很长的发展历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机械制造业逐渐变为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高职技术院校要着力培养高科技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在教学上仍处于落后的位置,没有根据机械技术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机械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少高职院校依旧采用过去的教材,根据其进行课程设置,仍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机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并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极为不利。

2、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于如今的社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通过书本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二者的互动较少,这就导致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充式”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缺乏对实践能力考核的标准。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特别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使教学质量大幅下降。

三、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1、针对学生特点,合理探索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时,要结合社会环境以及人社部提出的具体的职业技能标准,并且要对大中型企业对于学生技能和水平的要求进行调研和走访,将这些方面与学生过去接受的教育水平以及接受能力进行整合,科学地制定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完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通过扎实的教学方法,实现“学徒式”教学,使学生可以在校内获得更多知识。通过校企联合,让学生的课后实践机会更加充足,能够掌握更丰富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可以快速地进行角色转换,可以快速地适应企业工作生活节奏,更快地融入到岗位中,养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等优秀的品质,养成扎实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成长。

2、打造健全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需要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专业动手能力的技术类专业,因此就需要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时刻关注机械制造业最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代同步,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实践学习,提升自己的机械专业的实践技能。

实训基地要兼备企业性特征和教学性特征,即要具备企业的内部结构和企业的组织形态,在部门工作生产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又要强调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在生产过程、生产任务的分配都要体现教学的特点。例如,在金工实训时,教师要同时扮演“师傅”和“老师”两种角色,将现代的金工实训中的数控机床技术训练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约束,还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制造知识,为其实现更好的未来职业规划。

3、打造“双师型”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积极进行技术学习,成为“双师型”的教师,这样便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对此,高职院校要在学习硬件方面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支持。高职院校想要打造好“双师型”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团队,首先要确立好带头人。例如,在教师中挑选优秀教师,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其起到带头作用,再将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分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学习,进行这种培训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由“双师型”的教师打造的优秀团队。同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聘请企业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员工来辅导学生进行实践,并将经验传授给教师们。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提升教师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改刻不容缓,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改革,让学生受益更多,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其职业技术水平,从而使其未来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牧军.基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改新模式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277-278.

[2]陈朝晖.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改探讨[J].科技资讯,2010(31):189.

[3]陈知泰,童玉清.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4):91-92.

[4]费秋仙,曾建文.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专业教改的基本思路[J].机械职业教育,2005(0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