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三直角”模型在全等三角形证明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一线三直角”模型在全等三角形证明中的运用

杨奎, 

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 621900 

【摘要】将理论知识描述的内容在几何模型上体现出来,使复杂的几何问题能够得能简单的几何模型轻松的解决,从最初的感性认知转化成具体的理性认知,充分的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对几何模型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初中几何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一线三直角模型;初中几何;构造几何模型

一、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所以科学的基础,也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学的学科,而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是数学最难得一部分,几何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掌握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数学的定理、推论抽象难理解,一个定理看似简单,但是涉及到的综合的几何问题时则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这种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现有的几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听,懂但是不能做题的情况较多,从而热情不高,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发现初中阶段的数学几何教学,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的开展,积极注入模型思想,辅助学生几何学习能力的提高。抓住初中阶段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在模型思想的运用中,做好学生聚合思维的基础培养,能全面提高学生几何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模型思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1课后习题再做,问题导入

题源范式(P56页第9题)如图1,AC=BC,垂足分别是D,E,AD=2.5cm,DE=1.7cm,BE.

图1 2

在学生通过做教材习题的过程中,明确证明△CEB≌△ADC,教师抛出“一线三直角模型的定义:指的是有三个直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图形,如果有一组对应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在图2一中∠ACB, ∠ADC,CEB,都是直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CAD=BCE,从而可以证明△CEB≌△ADC。教师提问,从这个题可知三个直角∠ACB, ∠ADC,CEB在直线CE的异侧,那么三个直角在一条直线的同侧能不能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呢?

2.抽象模型,揭示本质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已知∠ABC=90°,AB=AC,直线DE在绕B点旋转的过程中,只有两种情况,三个直角在直线的DE的同侧和三个直角在直线DE的异侧

3模型的应用

例1如图3,已知A(3,0),C(0,6),ACBC且AC=BC.则B点的坐标.

图3图4

分析:如图4,过B点作y轴的垂线,构造出一线三直角模型的同侧型(K字型),易得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求得B的坐标。

变式练习 :如图5,已知点B(4,0),C(0,2),AC⊥BCAC=BC,求点A的坐标

图5图6图7

分析:通过作辅助线可以得到一线三直角模型的异侧型(图6)或者一线三直角模型的同侧型(图7),两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都可以得到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求出A的坐标。

通过以上的例题和变式练习,让学生总结方法,老师再提炼得到“两找一构”

I.找:一找等腰直角弯(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找到经过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或者线段)。

II. 构:过等腰三角形的两锐角顶点作经过直角顶点直线的两条垂线段。

例1教学孩子门运用“一线三直角”全等型的基本图形解题。如何在复杂的图形中通过抽象模型,图形变换,构造“一线三直角”的基本图形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我相信在下面的例2你能找到答案。

例2.如图8RtABC中,ACB=90°,D是AC边上一点,CD=CB,过点B作BE⊥AB且BE=AB,连接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DF=EF;  

(2)如图9,延长EC交BA于点H,BMEH,其中CE=6,CM=3,CDE的面积。

M

N

图8图9图10              图11

分析:通过方法总结的“两找一构”的方法分析问题,第(1)问的图中有两个等腰直角弯ABE和∠BCD,通过分析应该在∠ABE的这个等腰直角弯中构造出“一线三直角”模型,所以过E点作BC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M点,易证MEB≌△CBA,再证△MEN≌△CDN,从而解决第(1)问。第(2)问把CE作为△CDE的高,需求△CDE的面积,只需过D作DH垂直EH,这样就在∠BCD的这个等腰直角弯中构造出“一线三直角”模型,从而得出DH=CM,所以CDE的面积就能求出来。

变式练习.如图12,RtACB中,ACB=90°,ACBCE是 CB上一点,连结AE,作AFAEAFAE.连结BFACG点,若AG=3,CG=1,求证:CE=BE.

图12

4.课堂小结

(i)本节课我们总结的几何模型是什么?

(ii)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一线三直角”模型?

.找:一找等腰直角弯(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找到经过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或者线段)。

. 构:过等腰三角形的两锐角顶点作经过直角顶点直线的两条垂线段。

笔者选取小专题“一线三直角”模型在证明全等中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几何素养的培养。反思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以下几点与同仁们分享:(1)选题由易到难层次递进。首先让学生从课后熟悉的习题入手,通过几何画板的的动态演示得到一线三直角模型的两种情况,三直角在直线的同侧“K”型和三直线在直线的异侧“双V型”,通过例题和变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在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由尝试应用到思维拓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方法技能,拓宽思维,提升能力。(2)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题目出示后,放手让学生先思考,先做出来的给予表扬,激励没有想出来的同学。(3)突出如何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本节课主要渗透如何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这一种辅助线的方法。

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习几何的难度降低,积极性增加,更重要的是抓住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运用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做好学生解题能力和聚合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几何知识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新时期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章明.模型思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运用及反思[J].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9(26).

[2]梁庆英.初中数学几何课堂中的模型教学[J].知识文库J),2015(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