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分析

孙懿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众闲暇时间正以每年0.8小时/周的增长率递增,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可能,在我国逐渐推进体育大众化的方针是符合国情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以就业为导向”和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进行阐释,进而研究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其新要求,为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体育;价值取向

前言:高职体育应着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素质为主,不断改进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应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而出现的务实趋势;还要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延长劳动力使用年限,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就业率,增强竞争性,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视野下研究高职体育价值取向显得尤为迫切[1]

1.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阐释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它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目的紧密相联,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体育活动的目的。体育价值取向大约有三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工具论);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体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双重的价值取向。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日益深刻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终身体育要素。所以,我国高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而构建的。

2.以就业为导向研究高职体育价值取向的意义

2.1顺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其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能够就业。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应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强化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体能方面为核心,整合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与素养,既注重学生职业体能的增强,又注意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正是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来确定的,使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将使学生在今后职业实践中具有较强的职业体能胜任力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就业。

2.2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体育价值取向,依此进行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能够做到: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训练。由于进行体育锻炼,既有利于智力因素的开发,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通过团队活动、情境训练、竞争训练、个性发展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变迁,比如“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说明从业者抗挫折、压力、痛苦能力差。所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3.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体育价值取向提出的新要求

3.1构建“岗位主导”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高职院校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这样决定了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应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因此,我们必须打破长期以来以竞技项目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把学生的自主锻炼与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适应于社会的“岗位主导”体育教学新模式。首先“岗位主导”是把体育引向以培养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为重点,以体育项目训练为主线,促进体育活动行为能力的发展方向。其次,“岗位主导”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上,包括运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在高职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余体育活动中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进一步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结合,让高职体育的“岗位主导”教学理念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长期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3.2把握健康理念的内涵,坚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第一”体现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是社会需要、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所以“健康第一”是当今高职体育总的指导思想,高职体育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改革发展。无论从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到体育教材的选编,还是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渗透这一思想。然而,怎样认识和理解“健康”的理念,却是学校体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大思想障碍,不解决这个问题,高职体育的改革工作就难以深入。现普遍认同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诠释为:“健康不仅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需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定义突破了传统医学的健康模式,拓展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空间,更加注重个体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状态的整体性评价。据此,我们可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理解为: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的三者高度统一、和谐发展。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健康的理念,对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确定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具有重大意义。

3.3高职体育教学要与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有机结合

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实际运作角度来分析,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时数为每周2学时(90min),有的甚至连国家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都不能保证。从操作性上来讲,在这种有限的时间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实现体育课程标准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教学大纲的制定不是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机能指标的情况来合理地根据锻炼者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量化指导方案,而是只重视运动技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根据职教整体教学课程设置来看,由于职教整体教学是围绕实践教学开展的,因此高职体育要突出连续性,体现其价值,必须与高职院校整体教学结合起来,对现有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

4.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这些人才在我国各行各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也应围绕高职职业教育改革路线进行重大变革,朝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方向前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9).

[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