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析

沈亮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社头小学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难度系数比较高,因为他们本身年纪比较小,对于抽象化的知识并不能较好地掌握,大多数情况下,会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其综合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状况制订可行的对策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内涵;特征;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建立起旧有认知与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顺利进行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从而高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21世纪,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深度学习这一理念首次出现在信息化教学领域,成为优化教学提升效率的重要支撑。之后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一理念被引入普通学科教学,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相关教育研究小组认为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项目展开研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成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和研究者,从而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本质、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体验的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有着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注重对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学生要敢于主动思考打破权威,不能将教师的思路完全作为自己的思路第二,要增强对知识板块内容的整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完整的体系第三,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创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第四,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由记忆、理解、应用向分析、评价、创造过渡。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1.开展动手操作教学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一课时,笔者课前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测量并准确记录家中圆柱体水杯的相关数据,并自行准备课上所需要用的圆柱体水杯和洗干净的小石块。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圆柱体水杯的杯底在纸上所占据的面积二是引导学生将水杯平放,滚动两圈,思考茶杯在滚动过程中与课桌桌面的接触面积。在这两个环节中,笔者以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计算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相关知识点。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后,笔者再让学生思考水杯内盛满水后水的体积,引入新课教学。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水杯来计算小石块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将小石块投入水杯中,水杯内水位上升的体积便为小石块的体积。在笔者的引导下,不少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动手实践,准确算出小石块的体积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学习自信。

2.培养学生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最简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逻辑和简便多样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的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解题方法的引导,并且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比如什么样的题型可以有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更为简单等。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7个笔记本,给收银员50元后又找回了15元?求每个笔记本是多少元?学生就可以利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题,把题目中的笔记本的单价设为x,这时候的解题思路为:①总钱数=7个笔记本的钱数+找回的钱数②7个笔记本的钱数就是总钱数-找回来的钱数。有了清晰的解题思路后就可以轻松地列出对应的方程:50=7x+157x=50-15。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出最后的结果。

3.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讲到,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你们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接下来,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组长做记录,教师参与小组的讨论。最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并及时对汇报中的不足作出补充。教师又提出问题让各个小组根据交流结果,进行第二轮的思考: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2.如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3.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了复习目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4.少讲多问充分地参与教学

深度教学倡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鼓励学生多问,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一方面,教师要“少讲”,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让学生自主讨论寻找问题答案。当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都无法解答问题时,教师再进行指导。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我们要认识圆的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或规律?生活中,井盖、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派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情况,其他学生补充或修订。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进其深度化的学习。

5.在学情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深度学习主要是从“教”进行准备,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学情的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其进行全面的训练。首先,要注意落实“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新课改后,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生活数学”,数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起点,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授三角的有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常见的三角形,让学生在抽象出三角形后,再讲解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运用到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并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积极主动学习及接受新知识。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打破自身思维困难。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对学生的思考状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对其思考的困难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保证教学有针对性的突破。

6.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教师必须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例如,在教学“图形面积计算”有关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记忆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思维导图,不仅能够简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还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基于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设计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应用更有效的深度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庆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

[2]张娜.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