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1

“双减”政策下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杨永茹 管霏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滴道学校 158100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双减”政策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的目标。如何能够激发、培养学生们的高效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进步的需要,更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求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反思多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教育信息匮乏,家长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留守儿童居多,很多学生缺乏争取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2.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刻苦性和主动性。

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有的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性,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他们缺少系统的知识学习能力。从而缺乏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学习新课内容,然后发现对新内容的问题及困惑讲而带着这些问题困惑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做好课前预习,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任务。学生是预习的主体,但也不能没有老师的指导,如果预习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学生预习盲目,且缺乏监督。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好课前预习的布置,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可以具体采取以下策略。

教师为达成教育目标自身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并不断总结,积累资料,以先进的理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2.依据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有效预习培养方案。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3.通过有效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预习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必备利器,预习有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等,想要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就离不开预习, 课前预习是大家最经常用的学习环节,预习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通过预习能够让大家在课堂上有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

下面是课前预习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适当做笔记或批注。

第二步:利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

第三步: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旧知识被遗忘或存在知识缺漏,要及时补救。把经过努力分析还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等上课时听老师讲解。

第四步:读完教材后合上书本,围绕预习任务思考一下,教材讲了哪些内容、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哪些新的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等等。

第五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做一些课后练习题来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这种预习五步学习法是一种宏观性的、综合性的课前预习,主要是了解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因此宜粗不宜细。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定要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策略与模式的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