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杨晓龙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依托,也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就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认同感

现阶段,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存在着辅导员队伍学历偏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 辅导员职业发展不明确,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晰,职业认同感差,职业认同感是成为其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对于辅导员教师来说,造成他们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辅导员对职业概念不明确,职业地位和公信力得不到提升,其二是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较低,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其三是专、兼职辅导员的自身心态不稳定以及队伍建设的专业性不强。其四是岗位职责不清,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除了日常的学生管理事务性工作外,还要兼职非本岗位的工作。

1.2 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1)专业性不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包含各年龄段的教师,并且他们所学的专业并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缺乏一定的思政专业和心理疏导知识。(2)队伍相对不稳定。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今年开始执行兼职辅导员制度,就兼职辅导员的个人情况来看,新担任的兼职辅导员缺乏管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辅导员的流动性又比较大,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

1.3 情绪问题

辅导员长期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不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化解并且长期存在,那么这种消极情绪极易传染给学生,以及带给学生大量的负能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影响。因此辅导员教师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调适自己的情绪。

1.4 科研能力较低

辅导员做好科研工作是实现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工作需求,辅导员应当承担相关课程以及课题的研究,但是实际的工作中,较少的辅导员承担相关课程,甚至有些辅导员教师并没有负责任何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多、压力较大、事务繁琐以致于没有时间撰写论文、研究课题,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了解申报课题的信息和流程。

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2.1 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政治素质,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大学生的工作中,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必须坚定,把自己所从事的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起来,全部身心地投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去。

2.2 人本管理理念的运用

盖洛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咨询公司,经过多年对健康成功的企业的研究发现了“盖洛普路径”,即发现员工优势、对员工因材施用、打造敬业的员工、留住忠实客户、助力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该理念重新定义了人性,认为人不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干,并且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同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管理,认为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支持,要找到员工优势,帮助员工释放潜能。目前我校学生工作处正着手准备对一线辅导员进行测评,笔者通过调研,认为测评工作的主要内容应以优势理念培训以及一对一优势访谈为主,应了解每个人的优势特点,探讨辅导员如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更好地提升自身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对整个辅导员团队进行了优势分析,了解辅导员团队的优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辅导员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工合作以及根据优势特点进行辅导员队伍的管理; 将优势理论和优势教练技术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发了基于优势理念的谈心谈话六步法,即首先进行非批判性事实陈述,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事件背后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挖掘学生负面情绪背后的正面需求,在过程中肯定学生的自身优势,在发现学生优势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认知与思维,最后与学生一起制订改善计划落实具体行动。通过优势理念以及优势测评工具的运用,让辅导员基于个人视角更好地看待自身优势,提升职业发展的信心,同时将优势管理的理念融入组织建设,为打造幸福组织奠定了基础。不仅可以融洽了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挖掘和提升学生发展潜力,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向和方法。

2.3 辅导员的自我定位

在很多大学生的眼中,他们认为辅导员是管理上的辅助角色,从事的工作仅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有时他们甚至将辅导员比喻成“全职保姆”。但实际上辅导员老师不仅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而且还在引导他们在人生路上成长、成材。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的一道桥梁,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中间力量。

2.4 学生工作讲究方法

其一是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要讲究艺术和方式,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是98后甚至是00后,他们自尊心比较强,但同时也存在自律性相对较差的现象,因此在对待学生时既不能过分约束也不能过渡放纵,当学生犯下错误时,要掌握松弛有度的原则,既要批评教育学生,又要对其进行引导,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才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其二是新时代的辅导员要抓好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干部、团干部,带领学生干部大胆的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生管理团队模式。其三是新时代的辅导员工作思维也要发生转变,由守旧型转变成创新型,在新媒体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们沟通、交流。

2.5 搭建平台,长远规划,针对性地提升辅导员能力

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所在,但是提升职业能力不能靠辅导员单打独斗,或者只给辅导员提供一些培训课程。辅导员的能力提升需要有科学的调研、系统的规划,建立合适的平台,同时要考虑辅导员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员的能力提升工程。只有学校把整盘棋设计好,有系统、有规划、有方向,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才能得到更精准快速的提升,辅导员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2.6 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被很多学校忽视的一点,他们认为辅导员不仅是“万能”的,还是“铁打”的,辅导员必须 24 小时在线,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辅导员都必须跟进。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往往让辅导员在从事这份职业时幸福指数偏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学校层面不仅要从制度上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更要从人文关怀上关心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关注他们工作上的困难,还要关注他们家庭、情感、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力量,提供相应的渠道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减轻其压力,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尹嫦春,高茹,许昌斌,等.用优势理念构建辅导员谈心谈话六步法[J].才智,2019(14) : 146-150.

[2] 曹科研.高职辅导员敬业度及其工作绩效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1) : 171-173.

[3] 马库斯·白金汉,柯特·科夫曼.首先,打破一切常规[M]. 鲍世修,译.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20: 157-158.

[4] 段仁启.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9(05) : 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