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构 分层递进 有效提升——小学立定跳远教学的三阶段整体性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3

整体建构 分层递进 有效提升——小学立定跳远教学的三阶段整体性教学研究

楼娜玲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东藩小学 311251

摘要: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跳类教材中必学内容和期末考核项目之一,但目前小学阶段的立定跳远教学出现了“内容不系统、方法太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立定跳远的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的现象。本文以立定跳远单元教学内容为切入口,通过对各水平阶段学情分析,寻找该教材各水平阶段内容的衔接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进行梳理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以及立定跳远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立定跳远;三阶段;整体构架;分层递进

一、小学立定跳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跳类教材必学内容之一,学习立定跳远可以有效发展学生下肢爆发力与脚踝的弹跳力,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跳跃类教材教学时,更多重视的是高段学生的蹲踞式跳远和跨越式跳高这两个教学内容,对立定跳远教学有所忽视,导致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的现象。

(一)把握学生学情,分析到位

1.动作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立定跳远动作学习机械化,学习过程枯燥且乏味,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1摆、2蹲、3起跳”的基本口令不感兴趣,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有“青蛙跳荷叶”等教学设计,但水平一阶段的学生学习专注力的时间不长,因此学习热度很快下降;对于水平二、三的学生教学手段欠缺,学生普遍对立定跳远的练习比较抵触。

2.要求较高,学生能力不足

现在的孩子锻炼时间少,都被作业、兴趣班围绕,因此孩子的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肌肉力量的退化,偏瘦和肥胖人群增多,导致学生腿部力量不足,跳跃能力提高困难。

(二)反思教学不足,主体上位

1.对教材分析、理解不到位

正确、深刻分析教材才能帮助教师拟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整理出教学重难点,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纠正、指导,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灵活运用所学动作。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分析不到位,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三)把握教材地位,精准定位

1.教材地位分析

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分别由“蹬地、腾空、落地”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其中蹬地有力,腾空快速收腿、落地积极前摆、落地屈膝缓冲等动作要领都将为学习更高难度和要求的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等跳类教学内容做好衔接、铺垫的作用。

2.学生成长需要

每个水平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都不相同,都有各自的发展优劣势,因此要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肌肉、骨骼等身体机能的发展关键期,才能正确把握弹跳能力、动作精确、身体灵巧等等方面的锻炼关键期。

二、整体构建:各水平阶段立定跳远教材内容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在整个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课时教学内容的中介媒体,也是检测体育教学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志之一。平常体育课的课堂实践,如果没有单元计划的制约,课时计划就会非常随意。

(一)梳理各水平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

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身心特征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帮助老师更精准的把握不同水平阶段该掌握的技术动作重难点,促进学生由内而外的获得技术和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二)针对学生学情,制订各水平阶段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针对性强不强,直接决定了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程度,是课堂教学的重重之重。只有明确了每一个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从体能、技术、运用几个方面全面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三)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解决学困点

只有明确立定跳远该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整理出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或困惑,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的解决策略。

三、阶梯推进:各水平阶段立定跳远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一)目标制订有层次:上下衔接,整体发展


1.水平一:培养兴趣,初步形成技术动作

水平一的学生身心年龄发展较弱,不适合以技术为主线,因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各种跳跃能力。通过“单脚跳、单脚连续跳、单双脚交换跳、双脚并脚跳、双脚连续跳、单双脚连续跳”等等游戏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跳跃能力。

2.水平二:增强体能,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水平二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增加,通过“高人、矮人、超人跳、纵跳摸高、跳远比赛”等游戏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3.水平三:灵活运用,全面提升跳远水平

水平三的学生身体机能发展到了一定的平稳性,接受能力较强,内容安排上以综合运用和能力提升为主。例如蹬地与摆臂的结合,引导学生从外动作转化成为内动力。

器材运用求多变:难度递进,灵活设置

体育器材是体育课的必备品,如何用好、用对器材是能不能上好体育课的条件之一。

1.器材排列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1游戏:“跳圈得分”

器材:铁环 性能:颜色品种多,安全

一堂体育课不需要太多器材布置,只需要用好、用全、用充分1-2种器材即可,这样的器材利用率是最高的,介于这点,笔者设计了同一种器材不组合,教学效果甚好。

方法、要求:水平一的学生观察实物的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队形练习会失去耐心,所以设置的队形以“直观”、“简单”为主题。红圈得2分,绿圈得2分,蓝圈1分,双脚稳稳跳入,圈不移动为得分成功,若呼啦圈有移动则视为得分失败。

2. 同种器材变化组合,提高技术动作

案例2跳跃不同障碍碟

器材:软式障碍碟 性能:安全、高低不一多样化

方法、要求:一般体育课采用四列横队或纵队的队列队形,本次课教师采用"U”形队列布置场地,学生很新颖,要求站在障碍碟后面准备,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要求双脚并脚跳过各种障碍碟,要求不碰倒障碍碟,轻松跳过,平稳落地。

器材摆放变化:1个—2个—3个—4个逐渐增加,碟加1个—2个—3个—4个,通过改变障碍碟的摆放形式,一次次冲击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3.不同器材变化组合,增强综合运动能力

案例3过障碍

器材组合:体操垫与绳梯相结合 性能:颜色品种多,安全

方法、要求:站在折叠体操垫后的起跳线上,双脚跳过体操垫,落到绳梯后触线一次,双脚连续往前跳晚剩余绳梯格,比比谁完成的好、谁跳得远、谁完成的快。


)游戏设计有梯度:尊重差异,变式练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阶段的孩子身体机能发育不同,学习过程的认知度不同,存在各种差异。尊重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差异化发展,帮助学生实现梯度式发展。

1.基于年段差异:不同水平阶段,难度不同

1水平一:不同方向的跳过1块折叠垫

案例4不同方向的跳跃体操垫

要求、方法:每人一张折叠体操垫,首先是站在折叠垫子的一侧,要求学生自主跳跃垫子,有了一定练习基础后,要求从不同方向双脚跳跃垫子,练习形式有自主跳跃,分组跳跃、听要求跳跃、计时跳跃等等练习形式。要求跳跃的时候不碰到垫子。

2水平二:跳过2—4块折叠垫

案例5跳上不同高度的垫子

要求、方法:起跳点距离不同,跳上高度不同的垫子(2块、3块),跳上垫子后要求双手触垫一次,再轻声跳下,完成完整的跳上垫子练习。变换起跳点增加跳上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比哪组成功次数多。

3水平三:跳过4-7块折叠垫


案例6游戏“空中表演”

方法、要求:前后(左右)来那个人一组,一起喊口令,“1、2、3”起跳后再空中完成两脚击掌一次;------弓步、开合、并步等等动作------自主创编动作,分组比赛的练习形式,要求根据空中完成动作的优劣以及空中完成动作的个数、次数、幅度等等评定腾空王。在练习过程中,学根据学生自身能力而言,选择一个练习内容进行比赛,而不是教师规定动作。

难度递增:跳起双手击掌(难度低)------跳起双脚击掌(有难度)-----跳起双脚击掌2次(难度增加)-----跳起空中交换腿(难度再加)


案例7游戏“跳过障碍碟”

方法、要求:手臂力量很难体现,因此设计跳过不同高度、不同远度的障碍碟,让学生在想办法跳过去的同时,用力摆臂,辅助自己跳过不用远度的障碍碟。通过变化障碍碟的个数、高度、间距等因素,逐渐增加难度,要求跳过设置的障碍碟,平稳落地。


合作学习重效度:循序渐进,协作发展

合作学习是体育学科常见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合作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协作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互评的环节,促进优生巩固学习,帮助后进生快速提高。

1.水平一:自主练习为主,初步合作给助力

水平一的学生交际能力较弱,在自主练习还没成熟的前提下,不适宜进行组合练习。若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练习,学生往往会出现搞不清楚和谁合作。若采用自主练习为主,多人合作为辅,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练习概念后再进行组合练习会更合理些。

2.水平二:小组合作为主,相互促进聚合力

水平二的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对水平一自我控制能力也增强了,因此教师采用合作的形式完成各种跳跃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多人数的合作练习,通过变化组合形式,明白组合目的,为水平三自由组合打下基础。

3.水平三:自主合作为主,求新创变激活力

水平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大大增加,会根据状况随机应变,因此合作学习会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通过自主合作,在练习各种跳跃练习时,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寻找合作伙伴,组织开展练习,集体进步。

结束语: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发现还有几点注意事项:1.教师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兴趣点后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2.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不同水平阶段的关键点,设置的教学难易度适中;3.小学立定跳远的教学中须时刻牢记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注重体能与技能的共同发展,为终身体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 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动作发展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4] 毛振明. 试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J] .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1期.

[5] 包国勇.体育教学单元设计八步曲[J].体育教学,2011,(4):39-4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