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的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齿动式多元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8
/ 2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的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齿动式多元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朱建宏 苏国明

滨州职业学院 256603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大学”迈进,但人才培养模式多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设置,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动力不足、产学研脱节等问题。本研究立足中国特色高水平护理专业群,联合部分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企业及行业协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可供借鉴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开设职教本科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提高职教本科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系列政策的连续出台,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进入改革实践和强势推进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

二、“齿动式多元赋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研究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评机制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七个方面,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本科层次“四方齿动,多元赋能”人才培养模式。

61b04312a32ae_html_495d4c1dbd72783d.png

图1 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1.定位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为明确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讨:(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从知识、能力、素质等诸方面对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标准作出定性描述,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2)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把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以避免目标缺乏操作性;(3)突出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全面反映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明确办学水平定位,层次定位、类型定位、面向定位。

2.“院、校、企、行 联动,构建1.5+1.5+1”职教本科培养体系

医院高职学校、康养机构医养行业多方联动,突出职业本科类型特点,坚持“校企融通”、“工学结合”,采用“1.5+1.5+1”培养体系。第一阶段包括第一、二、三学期,时间跨度为1.5个学年,主要完成人文基础领域和专业基础领域的学习。第二阶段包括第四、五、六学期,时间跨度为1.5个学年,以临床、康养机构实际岗位为载体,依托岗位设置,建立流动课堂,由双师型教师进行实地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校企环境对接、校企文化对接“四对接”,促进“边看边学边做”习惯的形成,促进岗位技能提升。第三阶段包括第七、八学期,时间跨度为1个学年,学生完全在医院和康养机构顶岗实习,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3. 课、岗、赛、证”融合构建创新型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核心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医养行业对护理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阶段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仍存在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对脱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临床护理过程相对脱节,“课、岗、赛、证”融合不够密切等问题。本研究对接医养健康产业,立足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参照医疗机构科室设置和岗位需求,联合医院护理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置,重构课程内容,把“系统整体化”课程变为“专科模块化”课程,构建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产业链、岗位链、育人链”深度融合。

4.“院、校、企、行”多元赋能,构建专兼结合“双师型”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队伍

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是为社会大规模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果,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迫切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要建设一支既有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在教师培养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兼职教师评聘等方面,做到“院、校、企、行”通力合作,通过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师资队伍。

5. “院、校、企、行”多方合作,开发立体教材

普通护理本科教材以传授命题性知识为主要特征,专业教材设置重在“系统化、文字化”的特点,各学科知识呈现“抽象性、单科性”的特点,意在培养学生走学术发展道路;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意在培养具有以人为中心的先进理念,具备服务生命全过程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能一味效仿或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现有教材的编撰方式,应制定“行动导向、本科水平、理实交互”的教材编写思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所以专业教材的设置和各学科知识的呈现也应随之变化。

6. “院、校、企、行”共同参与,构建“专业化”和“职业化”深度融合的考评体系

本研究创新构建 “专业化”和“职业化”深度融合的考评体系:将企业知名专家和行业协会专家纳入考核团队;以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知识与能力为核心,以“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补充,选定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评价。

三、模式创新点

1.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确定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2.深化产教融合,实施 “院、校、企、行” 多方联动,构建“1.5+1.5+1”的职教本科培养体系。

3.对接医院科室和岗位设置,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促进“产业链、岗位链、育人链”深度融合,构建“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4.“院、校、企、行”共同参与,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考评内容,完善“专业化”和“职业化”深度融合的考评体系。

四、结语

本研究立足中国特色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医院、企业及行业协会,探索可供借鉴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开设职教本科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提高职教本科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青,杨秋月.产教融合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诉求、困境与路径[J].职教发展研究,2020(03):94-101.

[2]黄峰,燕铁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3-14.

[3]尹向东,王政,李松.创新高职、高职本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