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何晓宁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511495

摘要】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职院校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话,既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来说,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的专业课之一。学习经济学基础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学习生活还是未来工作内容都有着关键性作用。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中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中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探讨

正文】《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课程。大纲内容中有一部分理论性很强,初学者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详细解说;还有一部分实用性很强,需要学生们对于内容多加练习,多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原理,培养专业能力。但是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程,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了每一位经济学老师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抽象,注重理论知识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大概是:结合现实经济实例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培养经济头脑。其内容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理论性公式非常多,有些规律是出自生活中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又高于经济生活,所以中职院校学生们理解起来就很有困难。这门课程的实质属于理论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照着课本给学生们解释,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很不利于学生经济头脑的培养。因为学生们面对的内容非常抽象,理解起来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的解释,等真正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常常没有自主性、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既浪费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又导致学生们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教师要将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及时解决这一现状。

1.2 教材内容落后,知识与实际不符

大多数中职院校使用的经济学基础的教材都是之前出版的旧教材,这类教材内容全面,涉及范围广:在宏观方面包括国民收入分配、通货膨胀与就业等问题;微观方面包括经济学定义、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等知识点。旧教材的优点是能将经济学中所有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内容都涉及到,但是缺点是将这些知识点全部讲授下来需要大量的课时,而对于中职院校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某一门学科。除此之外,旧教材中许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有很多言论在现如今已经不具说服力了。旧教材中举出来的例子有好多都是国内外多年前发生的事件,一直研究这些过时的东西不利于学生们进步也不利于学生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情况。甚至有些国外的经济问题在我国是完全不赞同的,让本来就不容易理解的经济内容变的更加复杂不容易掌握,无形中给学生们加大了学习任务。

1.3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

在大多数中职院校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还和给中小学生上课的方式一样,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解知识点为主,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们分心走神导致遗漏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学生们遗漏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后就会对学科产生厌恶的情绪而放弃突破重难点的信心。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与学生们的互动性很少,按部就班的把提前备好的课讲完就算完成任务,不与学生们共同讨论问题,这很不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于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们全面了解经济学知识应对考试,但是等到实际操作时就完全运用不起来。

二、中职院校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应用策略

2.1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课堂活跃起来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院校相比,教学体系有着独特的结构框架。中职院校比较注重对学生们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学到对以后工作实际有用的技能。学生们所学习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是为了以后应对工作而做的前提,因此,中职院校中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实用的知识。

例如,在《经济学基础》这本书中第二章讲的是需求与供给的内容。这一章的学习重点就是理解需求、供给、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的定义和区分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等内容。一般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系统的解释完定义以后让学生们练题,但是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们理解到知识点的实质。这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相关的成语、一些经济学故事让学生们从其他角度理解经济学基础定义,例如在讲需求有关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们讲讲吉芬之谜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的内容讲的就是在饥荒时期,马铃薯价格在上升,但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复杂的需求供给理论通过研究马铃薯价格就能变的有意思很多,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既可以学习到大纲内容又可以关心到社会问题,一举多得。

2.2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要想让教学质量提高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合理运用创新、生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们学习知识。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多数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高科技设备与经济法基础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将学习到的内容及时复习掌握。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结合,可以创新教师的上课方式为学生们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幻灯片演示、也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案例教学视频。为学生们营造出不断出现新鲜元素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经济学基础》这本书中第三章讲的是消费者行为的内容。这一章的学习重点就是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消费者的内容。这一章内容中会出现很多复杂抽象的公式和抽象的定义,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消费者行为的情景视频,让学生们从实际情景中分析有哪些消费者行为并对其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针对视频中的问题充分思考,以此来学习这一章知识点。

2.3教师也要多加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经济学基础课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学校要对教师们进行集中系统的技能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共同分享教学心得,年轻的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听老教师授课并且从中总结经验,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解决。教师们空闲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论文等资料研究研究经济学基础学科的本质内容。在这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促进自身往优秀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总的来说,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要从教材上调整,从实际当中优化教学方式。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定不能忽视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它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的经济知识,更能在学习中培养经济头脑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经济学基础》有着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要想达到教课与学习相统一,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帮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此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好经济学基础,对以后各方面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1]黎永军.基于创新能力的中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分析[J].知识文库,2020(04):175-176.

[2]方一达. 秦皇岛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