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自信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如何培养儿童自信表达

陈静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口语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我们平时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口才培训班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儿童语言表达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有的家长反映孩子玩的时候闹腾很凶,似乎看起来是一个外向型的儿童,但是到了幼儿园或者学校(尤其是小学)上课不敢大胆发言;平时和同学可以聊得热火朝天,但是和老师或其他长辈就显得扭捏拘谨,似乎对“权威”有着一种畏惧;更有一些所谓的“内向”孩子干脆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则拒绝主动表达,即使表达也是声音很小,充满了犹疑。但其实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孩子解决的。

1、首先是让孩子“有话可说”

“狼孩”的例子证明了我们的话语功能是需要“习得”的,“听”的环境是“说”的前提,也就是说,身处语言环境才能习得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来说,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优土壤。这里的丰富语言环境指的是儿童生活所在的语言环境中话题类型多、表达词汇多、表达方式多。这就需要父母或其他监管人平时尽可能多地和孩子聊天,多读书,了解孩子的喜好和需求,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有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生活疲惫选择让儿童自己玩,那么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较难得到很好的发展,只能局限在自我认知发展初步阶段。比如儿童对对玩具车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单纯买很多玩具车给孩子,而不做任何引导,孩子就只能对玩具本身爱不释手,但此时如果家长提供相关的知识拓展,玩法指导,为儿童搭建一个有力的脚手架,儿童既扩充了相关的知识,还形成了如何讲述游戏过程的初步感知。常常有一些家长苦于没有话题和孩子交流,其实绘本或其他儿童读物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填补了我们和儿童之间阅历不对等的鸿沟,同时,我们可以在陪儿童读书时设置一些开放型对话,并且尽量和孩子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孩子喜欢《大脚丫跳芭蕾》这本书,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交流“我喜欢《大脚丫跳芭蕾》里的女孩,感觉她特别自信,你们班好像也有个跳舞的女孩,她自信吗?她在跳舞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如果孩子一段时间对某样事物特别感兴趣,比如人体器官,就可以和他一起看相关的绘本或相关书籍,并且聊聊各个器官的作用以及觉得这些器官谁最有用,为什么。我们进行提问交流时可以多问“你觉得怎样……”“你觉得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办……”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儿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答案也不必拘泥于书本的“标准答案”,儿童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情绪,或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当然,答不上来也没关系,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和孩子分享,这样给了孩子比较多的良性输入,包括内容输入和观点输入,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内容和观点并逐渐内化这种话语方式。

除了读书讨论,生活聊天也是补充儿童话语内容的重要途径——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春种秋收的农业之道,烹饪美食的食材搭配,走亲访友的人际交往……都是我们可以交流的话题内容,遇到什么就可以和儿童交流什么,这样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知欲,也让语言表达回归生活真情流露。

2、让儿童“有话爱说”

当孩子肚子“攒”了一定内容后,她的输出表达就变得水到渠成,也就是有了表达的欲望,但这时候由于儿童认知水平不高,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缺乏条理等等,这时候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非常认真地倾听,眼睛看向儿童,停下手里的事情,切记不要一边玩手机一边“听”,儿童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敷衍的,然后逐渐变得习得性无助,进而丧失原有的表达欲望。认真听是家长能给予儿童最基本的尊重,自信心不足的儿童也由此获取自信。当然,除了听,家长还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儿童感受到自我表达是受到重视的,并且家长还要针对儿童聊的话题内容提出一两个补充——“我觉得你说的特别有意思,让我想到了这个东西还能……我太喜欢你讲的故事了,我感动得都快要哭了”等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儿童真切地感到“被看到”“被听到”,尤其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细节,更要最为重中之重进行强化表扬,儿童从中能够充分获取自尊并建立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表现优秀之处更会印象深刻,“表达”和“鼓励”进行线性关联,一想到表达就想到被表扬的场景,这种场景会内化为一种情绪植入儿童脑中。总之,“想表达”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能否自信流畅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时候的一个否定或者质疑对敏感型的儿童来说可能就是压倒式的打击。

当儿童表达越来越多时,我们家长再顺势进行“纠错”,但是这个纠错不是先打断否定孩子,纠正语音语法,而是认真倾听之后说“哦,我知道了,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然后把正确的词语表达和逻辑顺序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孩子,帮助儿童完成正强化,这时儿童会听到属于内心的真正声音,并找到通向听者的正确路径,他们才会沿着正确表达方式继续输出。我们可以这种纠错称之为“雪中送炭”,也就是让儿童学会正确表达。

当儿童表达基本正确流畅之后,我们还可以赋予语言传达一些修辞,比如比喻、夸张、联想等,既符合儿童想象力丰富的发展特点,又让儿童直观地触碰到修辞的生动形象和直击人心,这就相当于为儿童表达提供更优路径,我们可以称之为“锦上添花”。

3、让儿童“有话能说”

当儿童的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之后,我们要搭建平台供儿童展示,让儿童有获取成功经验的渠道,比如打造家庭小舞台,一个小板凳或者小垫子就可以成为临时舞台,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话筒,家长和孩子交换当观众和演员表演语言类的节目,背古诗、讲笑话、编故事、猜谜语……任意形式都可以,内容可以从少到多,在这种互动参与中让孩子锻炼面对小群体的胆量。如果儿童非常内向胆小,家长可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让儿童感受到当众表演是安全的,声音小、不流畅甚至出差错都不会被嘲笑,以此来帮助儿童消解心中的恐惧感。安全感建立之后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哪怕只是语句短小的一个谜语,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儿童勇敢迈出第一步,体会到当众表达的快乐和成就感。让成功成为成功之母,用经验打造表达习惯。

除了“小舞台”这种形式感很强的表达方式之外,平时加大输出也要坚持,可以选择在一些自媒体平台注册账号每天坚持读书或者讲故事,还可以与三五好友结成小组在群里语音读书讲故事。这样做就相当于送给儿童一些有形和无形的观众和听众,让儿童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促使儿童对自我输出的要求有所提升,比如读得更流畅更有感情,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还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或者音乐来进行优化,从而形成良心循环,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另外,当幼儿园、学校、社会团体组织有展示机会时要把握好,和孩子认真准备,模拟演习,为儿童搭建脚手架,让儿童在有“后援军”的条件下多多积累实战经验,用让儿童在成功中进一步强化自我效能感。同时,准备过程中的字斟句酌也让儿童对语法规范逻辑顺序修辞手法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记忆,为自由表达提供了良好范本。

我相信,生活中大多数被定义为内向的儿童不是不爱表达,而是缺少倾听,缺少鼓励和引导。如果我们作为家长能相信孩子,拿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为儿童做好从倾听到引导这一系列的工作,孩子的语言表达一定越来越出色,自信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