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资源 提升写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巧用课文资源 提升写作能力

何彦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 723200

课文是一个巨大的宝矿,它在文章的结构建构,故事叙述,情感铺陈,言语表达形式等方面给了我们写作的范本。巧妙挖掘运用课文资源,在课文阅读中搭建写作支架,设计仿写微写作训练序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变得轻松。

一、巧用课本素材,成为写作范本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威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也说,作文即生活。教学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1.巧借课文素材,丰富作文内容。如学到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背诵,写作中变换词语,模仿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一改一些学生开头冗长,结尾平平不点题、不深化情感的缺憾。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再塑生命的人》时,我引导学生仿课文记事的方法,改写自己有关表现自己“成长”类作文的内容,使之详略得当,结尾点题。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这类“托物言志”文章时,引导学生在记事中巧用环境描写促使思想的转变,使文章内容丰富而跌宕起伏。既培养学生阅读的鉴赏和思辨能力,又能使学生胸中藏锦绣,文笔自生花。

2.积累优美词句,丰富写作语言。优美词句是写作的基础,能使我们的文章骤然增色,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从课文中积累优美词句,一改学生语言苍白,纯口语化的写作短板。例如学习《春》《荷叶 母亲》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多种形式引导让学生背诵经典,进行仿句练习和替换词语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日积月累,学生一改概括性的讲述,为妙用修辞、描写等方式表达,这样学生逐渐走出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困境, 让作文多一份灵动。

二、利用课文改写激发写作兴趣

“多角度改写课文”是在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改写课文的内容、情节、结构等,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既提高写作水平,更深入地把握原作思想。

1.改写叙述角度

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就会选择不同的叙述角度,让文章更加耐人寻味。阅读中,可以通过改写课文的叙述角度,让学生主动感受不同叙述方式的作用。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交给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方法。“悬崖脱险”部分教学,我改变传统教法,让学生采用第三人称从“母亲”角度改写为“假如是母亲来了,她会怎么做?”在改写中要求学生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注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的叙述角度获得的不同效果,学会恰当选择记事写人的叙述角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写叙述顺序。文章的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教师可以教材为范文,通过叙述顺序的改写,让学生感受不同叙述顺序的妙处和写作技巧。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是顺序写法,可以让学生采用倒叙手法改写文章。《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作者使用插叙记事,将它用顺叙的顺序改写文章。通过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巧妙使用记叙顺序,精巧布局,化普通为灵动。

3.改写文章体裁。通过改写课文体裁,使学生区别不同文体的写作重点和策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消息写作时,就利用现有的文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和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将改写消息。给了材料,引导写作,让学生懂得消息重在报道整体事件,熟练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学习标题、导语的拟写及主体部分的记叙特点等等。教会学生如何选取有价值的重大事,轻松学习写消息。

三、利用“微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从立足写作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引领学生分析文章“怎么写”时,可根据文章的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捕捉训练契机把课文阅读与作文紧密联系起来,及时有效地进行“微写作”练笔,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运用仿句,提高组话能力。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在仿写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驾驭能力。

2.片段仿写,灵动文章内容。读《秋天的怀念》时,教会学生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微写作”,练习中,让学生写文章多一份描写,少一份总结性的记叙,使写作灵动起来。

再如: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文字优美,作者抓住画面中的一个点,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观众反应衬托吕伟跳水技艺精湛是由面到点再到面的场面描写时,既有概写又有具体描写,凸显主题,层次性强,点面结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了和情感的震撼力。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看东京奥运会全红蝉的跳水决赛的比赛视频,引领学生进行场面描写,学生心中有感受和技巧,笔尖自然流泻美文。

3.扩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扩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对文本内容添加适当的描写或情节的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卖炭翁》这首诗歌侧重记叙事例,而对人物描写采用白描勾勒,留白很多,很适合训练扩写。教学中,第一步:我抓住“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些诗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扩写“伐木”“烧炭”的过程,和对卖炭翁的外貌(衣着、相貌、体态等)和心理描写突显卖炭翁谋生的不易。第二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引导学生在记叙卖炭翁遭遇官吏抢炭时添加两人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展示官吏的蛮横霸道。第三部:想象炭被抢后卖炭翁的生活境况。通过以上的扩写,这首叙事诗将变为一篇生动精彩的记叙文,既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给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和思路,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及时有效进行“微写作”模板练习不仅让学生“活学活用”工而后巧 ,还给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活水。

总之,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课本的典范作用。在课本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精彩句段,根据教材特点,及时捕捉训练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借课文资源,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写作指导和练习,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80讲》

【2】丁卫军:《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教学价值》——《丁卫军教写作》

【3】于秋英:“依托课文素材开展写作训练的策略”——《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

【4】杨心湖:“利用语文资源进行写作训练策略”——《创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