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国强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5641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同时也要格外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目标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塑造更为完善的人格,从而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尝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充分,没有真正将语文知识与价值观念培养紧密融合,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语文教育资源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模式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教师通常只是围绕教材中的语言类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忽略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素材相对单一,学生的知识体系无法得到全面的建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对语文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面引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受到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熏陶感染,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品德教育!语文是传递文明的工具,因而语文教学就应让学生不断地接受陶冶感染,升华他们的见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智慧层次。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事物认知能力,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传统的德育形式,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自然,学生能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个人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譬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就可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品质,讲究实际的性格。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充满机会,为每一个人赢得成功创造了广阔的舞台,但拥有机会,必然也有可能丧失机会,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遭遇挫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所以,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品质,不仅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更是我们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渗透敬业价值观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育,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教材中体现的人物形象进行有效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教育资源开发能力,能够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对课文中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以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作者在文章中对袁隆平院士的描写,透过文字与学生共同学习袁隆平院士身上爱国、敬业、勇于创新的品质。除了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袁隆平院士的相关访谈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真实经历,并从中获得深刻启发,学习院士身上的敬业精神。

(二)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渗透自由民主价值观

以学生为主体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必须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凸显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价值体验。教师首先需要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再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互补。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为学生布置明确清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主自由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因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展示取得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并且形成追求民主自由的志向。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渗透公正价值观

教学评价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渗透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以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有效记录,在实施评价时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能够做到公正客观的看待他人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成长于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分析,对教学形式作出不断优化,确保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得到转变。

参考文献:

[1]丁凤琴.关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55-156.

[2]乔凤玲,楚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高中语文为例[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