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小学高段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梁海凤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湾里小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600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现如今,班级管理作为维护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应顺应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快管理模式的转型,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基于此,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性及教学实践情况,分析影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并针对优化策略展开探讨,以期构建民主高效课堂,刺激学生意识与能力的觉醒。

关键词:小学高段;班级管理;自主管理能力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学重心由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变,强调学生认知、创新、合作与探索等关键能力的发展,而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引领关键能力发展的风向标,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极具必要性,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认知厚度,拓展素养维度,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高段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

在新旧理念正面交锋的当下,小学高段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第一,从学生角度而言,自主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成长于新时期的小学生自我主导意识更加强烈,学习与生活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依赖于班主任与父母的帮扶指导理所应当的错误心理普遍存在,对于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欠缺正确的认知,导致学生的主观意愿不足,影响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小学生欠缺最合理的自主管理方式,大多情况下是机械的执行班主任的安排,学生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明显不足。第二,从班主任角度而言,教育引导方式失当。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但是应试教育观念并未完全根除,班主任的教育关注点仍然集中于学习层面,而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一些班主任仍然沿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行为的干预过多,把控过强,导致班级管理活动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有余,而开放性与民主性较为欠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2小学高段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激发学生自育动机

动机是唤醒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重要因素,班主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育引导的启发性与体验性,引导学生能够多视角审视自身行为,丰富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育动机,进而点燃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第一,建立目标导向。富有层次性的自我提升目标,既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学生自觉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潜在动力。基于此,班主任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落脚点,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多维度的层级目标。例如,从学习目标维度而言,设置自主预习、团队合作探究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生活目标维度而言,设置独立整理房间、清洗衣物或是一日小当家等,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促使学生获得阶段性发展,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第二,树立榜样典型。小学高段学生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导,具体的事件或形象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班主任充分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挖掘班级中优秀的人与事,树立榜样标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此外,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为人师表的引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2.2打造民主班级文化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风班纪建设,打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一,明确角色定位,实现师生平等对话。长期以来,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是影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班主任应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理念要求,调整自身角色,由权威的施教者向平等伙伴转变,打造民主化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拉近师生距离,促使班主任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反馈,提升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我观点,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第二,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机制,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力加持。班主任转变以往以约束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在合理范围内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以此为依据自主拟定班规内容。又如,关于班干部团体,班主任采取民主选举以及岗位轮换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又或是启用班级日志,让学生将一天中的收获与反思记录下来,分享成功的喜悦或是给予全体学生以警示等等。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使学生能够深入认知自身责任,推动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2.3建立多样激励机制

小学高段学生自我认知意识逐渐完善,更加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班主任的赞赏与鼓励将会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第一,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班主任应转变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依据的评判方式,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主任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例如设置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班级服务、同伴关系、生活能力等评价标准,构建系统性的评价网络。此外,班主任拓展评价主体,如采取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打破班主任单一的审视视角,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第二,运用新颖的激励方式。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将会得到迥异的结果,班主任坚持因材施教,立足小学高段学生的成长特性,制定趣味性的激励方式,以增强教学指导的说服力。例如,班主任可以采取积分管理制度,在客观公正的积分奖惩机制之下,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帮助班主任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积分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精神上的指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是推动班级管理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但是面对小学生薄弱的自主管理意识,需要班主任因地制宜的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方式,加快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学生责任感,促进自主管理能力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菊芳.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0(35):113-114.

[2]孙国平.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构建良好班风学风[J].甘肃教育,20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