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周洪春

湖北省麻城市第三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比较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块橡皮擦正面的面积约8(  )。

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40(   )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50 (   )。

2、指名回答后,再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各自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类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3、出示三小校园图片,思考:我们学校的校园面积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呢?

61302b401f1c9_html_33adcc3134c00142.png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使同学们意识到“平方米”这个单位太小,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新知的引出产生于学生的认识冲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1、唤起记忆,激活经验

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可以是语言描述,也可以是动作描述。

61302b401f1c9_html_1298e1094eaa352c.png61302b401f1c9_html_dfdb4e02f6540dbd.png61302b401f1c9_html_2d46fbefe05a34d0.png

师引导学生概括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成人的手掌那么大;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台29寸的电视机屏幕那么大。

师示范说: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结合正方形的面积,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1公顷,建立起数与形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直观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利用经验,沟通联系

1)思考: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2)请学生充分自由地说,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与“平方米”联系起来,根据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想象就是一种最好的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感知想象,并且畅所欲言的交流,我即时进行评价鼓励,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提供实例,充分感知

61302b401f1c9_html_4ff0d8768ee66fcc.png61302b401f1c9_html_c3c8e3602eb9f497.png

我们班的教室占地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有200间教室地面才有1公顷;我们学校的操场长大约150米,宽大约30米,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估一估1公顷大约是几个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激活学生的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构建“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估一估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基本练习

4道题有的要求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有的要求把公顷换算成平方米,你们换算得又对又快,能说一说你的“秘诀”吗?

2、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 )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是1公顷。

61302b401f1c9_html_2523ffe19a14fa6a.png

可以先让学生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计算出游泳池的面积,再推算出多少个这样游泳池可以拼成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是单位换算的问题,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计算游泳池的面积这一题目,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3、认识身边的“公顷”。

多媒体出示麻城的五脑山、孝感乡都度假村、烈士陵园、移民文化公园等地方的图片,并介绍占地面积。

61302b401f1c9_html_4d2cd99eb6dede28.png61302b401f1c9_html_aeed578283c7a84.png

61302b401f1c9_html_7c1e7cbf028864d.png61302b401f1c9_html_2ee7db09eb580da9.png

设计意图:【从1公顷迁移到生活中的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公顷,学生真正感悟数学到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得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

四、前后呼应,拓展留疑

1、回到课前导入提出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公顷。

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那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结束语:你觉得还有更好的面积单位用来表示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吗?计算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其实还有更大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 公顷:就是边长 1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面 积  =100×10010000 平方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五、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与主要理念:

1、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

2、在认知“公顷”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充分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公顷是面积单位中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此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顷”与已学面积单位的比较,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教学节奏要张弛得当。尤其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纵观本课教学,“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