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怎样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刘守国

洪湖市戴家场镇一小

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常用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讲述。这种讲述可以是详细叙述,可以是简略概括,还可以是截取部分进行选择性叙述。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笔者长期做这项工作,深感对于促进学生课文的理解力、发展语言创造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复述课文有什么方法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第一,详细叙述。就是按照课文原有结构,不改变课文的行文线索进行叙述,只是把比较难于理解的句子进行口语化处理,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春》可以这样复述:

这几天,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朗润的青山,潺潺的溪流,树林间流光溢彩的朝阳……在春风吹拂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曼妙无比的画卷。我不由得在心底里说,走进你,我心仪已久的春天!

我款步到“春草图”,观赏到春草的柔软、茁壮。你看,她出芽有力度,“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颜色很可爱,“嫩嫩的、绿绿的”;覆盖很广泛,“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孩子玩得嗨,“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因为草儿很柔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我跌落到“春花图”,看到了花盛色繁。你看,她们互不相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色彩繁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芬芳甜润,“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蜂蝶群舞,“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开遍,“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我沉醉在“春风图”,感受到春风的轻柔、亲切。你看,她有温度和触感,杨柳梳剪着春风,吹在脸上暖暖的,像妈妈的手在抚摸着你;她有气味和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她逗引鸟儿和牧童,“鸟儿将窠巢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我迷失在“春雨图”,领略着春雨的细密、明亮和轻盈。你看,她时间之长,“一下就是三两天”;细亮且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草木清绿,“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夜晚恬静,“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农夫奔忙,“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草屋安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我盘桓在“迎春图”,跟人们一起欢畅。你看,孩子游戏,“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老少皆宜,“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也像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充满希望,“刚起头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游览这如诗如画的春光,我不觉要跟朱自清先生深情地说,春天啊,你正像一个刚落地的娃娃,那么新鲜光滑;多像一个小姑娘,千娇百媚,花枝招展;又多像一个健壮的青年,秀出健美的身材,健步向我们走来!

啊,好一个正在成长的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我有什么理由不再次拥抱你呢?

  1. 简略复述。就是将原文简缩,高度概括。将每一段的基本内容浓缩成几句有代表性的话。比如,《济南的冬天》可以这样复述:

经不住老舍先生的诱惑,我随着他走进了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说,她不同于北平北风劲吹,不同于伦敦雾霭迷茫,也不同于热带日光毒辣,是一块温情的宝地。对此,我非常有同感。你看,她独特的地貌多么慈善。小山把济南城为了个圈儿,只在北边缺了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就像把济南城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样,济南人在冬天感到那么安适,他们面上含笑、别无他求,连明天是否春草就绿了也不大关心。你看,她雪后的小山是多么娇美。青黑的矮松,顶着白雪的树尖,就像日本看护妇;远远看去,白雪就像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积雪厚薄相间,草色依稀可辨,雪白和暗黄相互交错,就像是一件水纹花衣;仔细看时,那件花衣似乎在风中抖动,山的肌肤多么娇美;夕照下,山腰上的积雪就像害羞的少女,露出粉色的面容;山坡上卧着村庄,房顶上卧着小雪,简直就是一张小水墨画。你看,她整个的空间多么澄碧。那河水多温暖,绿萍上冒着热气;那水藻多碧绿,把终年积蓄的绿全展现出来;那垂柳多娇媚,长枝倒映水中,像少女的长发;那自上而下的空间,红色的屋顶、黄色的小山、小灰色的树影,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那么蓝汪汪的。

第三,改造性复述。有些课文变化角度、改变人称,甚至改变叙述顺序,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秋天的怀念》是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第一人称“我”作为视角,回忆了三个时态的事情:母亲平时呵护“我”——那天母亲不幸去世——今秋赏花怀母。适当的时候,可以改成把菊花当作母亲,与母亲当面倾诉衷肠;在叙述顺序上,还可以采用倒叙;在复述时,甚至添加若干想象场景,直抒胸臆。这样的处理,容量远远超出文本,感情磅礴于纸面。比如,可以是这样的:

又到了菊花盛开,我这个双腿瘫痪、躺在轮椅上的人,待在屋子里久了,很想出去透透气儿。妹妹知道我的心思,推着我到北海看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洁,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清朗的空气中,酝酿着馥郁的芬芳,香气醉人;

弯曲的枝条上,张扬着各色花朵,泼泼洒洒……

素洁的花瓣啊,看到你,我分明看到母亲那一脸的倦容……

我21岁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

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每当这时候,母亲从不责备我,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只要我一平静下来,她就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我知道,慈祥的母亲啊,为了呵护和安慰我,您背地里该流多少眼泪!可是,在我面前,您从来都是那么乐观、坚强!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我知道,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很少侍弄那些花儿,一方面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另一方面也是担心那怒放的鲜花刺伤我敏感的神经。花们大概知道主人的心思,也都郁郁而终了。


妈妈,我和妹妹捧着一束束菊花,送到您的坟前,我寄思亲与菊花,芬芳飘飞到天国。多么希望天国里没有痛苦,您一直徜徉在花香之中……


第四:


选择性复述。有时候,由于功课紧张,学生不能保证每篇课文都能复述,那么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我严格要求他们“选择性复述”,就是你最喜欢那些段落,就选定它来复述。比如,《雨的四季》就可以选择一个季节来复述。可以是这样的:

我喜爱春雨。是你吵醒了大地,一切都是那么娇媚。那圆润的水珠停在花苞,花苞就像少女脉脉含情;淅沥的春雨吻着小草,小草就像蚯蚓复苏蠕动,沙沙作响;晶莹的雨滴挂在树叶,树叶就像眼睛一眨一眨,闪闪发亮。是你改变了姿容。春雨中,透明的水雾像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春雨中,萌动的叶子像波浪,翻动着草坪的绿茵茵;春雨中,芳甜的空气像果子,诱惑着人们的嘴眼鼻。哦,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春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