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 发展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培养创新思维 发展创新能力

谭凤林

重庆市垫江县桂阳小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 创新思维 发展 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新型创造性人才,是时代、数学特性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学生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红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红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红自己想,小红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二、提供思考的时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依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挤占学生看书、思考、操作、练习时间的状况。教师应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活动和自主研讨的时间,应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问题的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总之,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决不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两道复习题: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后,我启发:看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的时间、空间,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下面八种推导方法:

画布 521

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开放习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我出示有红、蓝、黄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需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它的不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善于运用成功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成功,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例如,在解答“李师傅每天做一批零件,要5天完成,张师傅做这批零件只要 4 天,如果张师傅每天做 480 个零件,求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 一般解法,先求出李师傅每天做的个数(480×4 ÷5),再求出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的个数: 480-480×4÷5=96(个)。 有一个学生这样解答:因为张师傅和李师傅做的零件总数相等,假设张师傅做 5 天,则比李师傅多做 480 个,平均每天多做 480÷5=96(个)。对这一位学生的解法,我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解法巧妙、方法真独特!有创造性!”这样,不仅使该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极大地刺激了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和启发,从而发展了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子,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