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胡冰

大连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省 大连市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1166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简单了,更加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职业能力的加强。对于食品类专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了食品检验营养指导与健康管理技能等内容,不断地优化教学实践,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展开相应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本文而言,其主要以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中心,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很多内容都在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对于现如今的教育而言,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实践性的人才,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以产教融合的出现可以将此教育目标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但现如今一些学校仍然存在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包括了内容体系与岗位责任脱离,技能训练机会少,脱离职业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等内容。因此应当将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1 食品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综合发展,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准,优良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完善的工匠精神,将关于公共营养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农产品食品检测等相关知识了解清楚并掌握,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就业以及创业能力。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食品制造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沟通时,可以将更多的公共营养服务与健康管理,农产品食品检验等工作的知识传递出去,让第三方感受到来自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

2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

2.1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

分析原来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了解到,应当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完善,主要包括了行业企业专家讨论归纳、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岗位学习领域分析、课程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开发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内容。所谓的平台也就是基本素质平台,其涉及到了公共课程等内容,所谓的模块涉及到了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综合实践等内容。对于第一模块而言,还包括了营养与检验这两方面,在学习这一模块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的安排贯穿了人文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专业核心课建设

通过对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了解了营养指导与健康管理技能,农产品食品检验技能等内容,确定了与食品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项技术的应用,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基础并不断地完善,以此推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共同发展。

2.2.1 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分析食品专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例如,在进行课程体系完善以及各项问题改正期间应当积极的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吸收行业先进经验,并学习相关人员实践技能,将各个公司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开展以及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其中研究检验技术标准,用于企业共同编制共享课程教材以及指导书等。通过这一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精神、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期间作为学校这一方,还应当吸纳广大师资力量以及聘请各个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讲座,并参与到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中,按照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现有资源的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不断地加强设备水平,完成食品检验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打造育人、科研、服务一体化的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环节,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实训基地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2.3 教学改革

2.3.1 形成各方面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教学模式

将食品企业的典型工作以及相关流程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同时还要在课程教学任务中添加国家职业资格证、技能大赛等基本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讲解,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与完善,不断地朝着项目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做评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的阶段性演变为常态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以此实现学生整体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

2.3.2 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对于专业教学而言,应当将项目作为一种有效的驱动方式,实现对学生主要行为的引导,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实践期间应当以项目作为教学的主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专业的学生团队,老师在其中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不断地适应角色,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将自身的优点在团队中体现出来,并与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区别,在实践中将特长优势发挥出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以及整体的协作精神。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以及食品专业相关的各方面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应用保健理论,为健康食品的生产与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推动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使健康食品产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校园开始抓起,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不断优化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完美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与信息化资源相结合,以此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职业素养,为其在步入社会后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食品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将单一的课程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朝着企业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实现了食品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丰富了他们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严佩峰,张宇航.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2):121-124.

  2. 姚勇芳,莫慧平.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国家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