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农淑颖

崇左市江州区高级中学 广西崇左市 532200


摘 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高考的分值中就占八分之一左右,一直被高中老师视为重点内容。作为语言优美高雅的文学作品,虽然文字少,但整体结构安排严谨,用词精准,感情爆满,朗朗上口,对高中学生的审美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为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就需要在进行诗歌鉴赏的基础上借助一切能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手段,使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提高自身品味的同时,增加学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感知能力

高中诗歌教学是指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生如何去学习理解诗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感知能力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人脑通过其感受器所接收到的刺激的物理信息。感官就是负责接收特定的物理刺激,再将刺激转换成可被人脑理解的电化学信息的物理系统。

一、诗歌的重要性

(一)诗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诗歌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诗歌的感情总是最饱满的。而语文讲究的就是情感的体会和感情的细腻,学生会不断的朗诵诗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理解诗歌内容。不断的通过学习诗歌,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大部分的高校都有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们爱上诗歌,掌握诗歌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感知能力,陶冶这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传递下去,避免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时间的长流中流逝,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二)诗歌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高中课本教材中的诗歌都是需要学生去朗诵记忆得,所以高中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脑子必然储备着多首古诗词,为了避免忘记,高中生需要每天的记忆一遍,这种行为无疑是让大脑每天做一遍运动,这样子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此外,诗歌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诗歌大多是语言优美而精炼,学生朗诵多了,在写作的时候会无意识的引用或者使用诗歌的写作手法,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能力。诗歌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诗歌的写作题材人物情三样,但是写出来的作品却是各有千秋。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情写出来的作品不一样,学生想要读懂一首诗歌还需要了解该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以及他的性格特点,这就使高中生在不知不觉之间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

根据在全国高中学校的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喜欢诗歌的学生不足百分之三,讨厌诗歌的学生到达百分之四十,对诗歌无感的学生为百分之五十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们对诗歌不感兴趣,觉得诗歌难懂难理解,没有文章阅读有趣,如果不是高考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去阅读诗歌,这种现状严重,需要我们紧急解决[1]

(二)诗歌教学趋向功利化

由于高中教学目标就是高考拿下一个好成绩,学校在意升学率,学生们在意高考成绩,这样子导致了一切的教学目的都是为高考多拿分数。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诗歌以应试技巧为重点,学生对诗歌学习变成了死记公式和套用公式,以便应对所有试题,忽略了诗歌本身的美感,没有达到高中诗歌学习的目的。背离了新改革教学的主旨。

(三)教学观念守旧

老师对诗歌教学的方式单一,教学观念和模式都过于守旧。课堂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们记,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没有看见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或者对作者的看法,无法使学生的思想与诗歌发生碰撞的火花,少了心灵的交流,没有学生的个性化,和多解观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2]

三、如何进行合理化高中诗歌教学

(一)有趣教学

许多诗歌都被当代才人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老师可以将诗歌变歌,不再像往常那样让叫学生朗诵,可以教同学们唱出来,增加学习诗歌的趣味性。此外还可以将与诗歌有关的故事与学生们娓娓道来,诗歌课堂也可以像故事百汇,提高学生们上诗歌课堂的积极性[3]

(二)传播诗歌的美

学校和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能因为高考将诗歌教学变得功利性。诗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语言的优美。老师不应该机械化教学,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诗歌。例如在讲解爱莲说时,可以带莲花到教室给学生欣赏也能莲花。这样子实物实景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更近,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创新

教学方式的古板不灵活性,降低了学生们对学校诗歌的兴趣,又加上老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将诗歌的艺术性和特有的思想感情总结出来并且制定了一套公式,导致原本就对诗歌缺乏了解的学生,因为没有主动思考而对诗歌更加陌生,只是一味的去记忆,自然而然不喜欢诗歌。所以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之前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四、如何利用诗歌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一)抓诵读

朗诵是感悟诗歌魅力最直接的办法,在朗诵的同时脑子会不自觉将优美画面在脑子形成。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作者有情感共鸣,不知不觉提高丰富学生感情世界。

(二)分析诗眼

朗诵全诗之后,需要对优美句子具体赏析。期中最值得鉴赏的就是诗中的诗眼。赏析诗眼在语文教学中称为关键词赏析,可以直观感受到作者饱满的情感。诗眼的具体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想象,理解能力。

(三)课外拓展

文学作品的诞生来源于作者动机,想要理解诗歌,必须了解作者本人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老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普及,或者学生课外去查找资料了解和学习。

(四)鉴赏“意象”,践行美育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融合。比如在柳永的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赏析中,引导学生抓住“寒蝉”和“长亭”这个主要意象进行分析,蝉声凄凉而又绵长,再拓展“长亭”的历史由来,学生轻而易举便可理解词中悲伤的离愁别绪[4]

五、总结

总而言之, 诗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学作品,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可以让学生们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这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还是当下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语文诗歌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促进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统. 浅谈审美感知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9):191-192.

[2]温艳珍.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新课程, 2019, 000(003):223-223.

[3]伍建平.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 俪人:教师, 2019(12):82-82.

[4]吴文超.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J]. 读写算, 2019, 000(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