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五字成长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成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三环五字成长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成长中的应用

李建斌 罗红

陕西省乾县花口初级中学 陕西省乾县长义初级中学 713300

摘要:存在问题 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 目标与内容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三环五字成长法” 实践 思辨 提升 学研练思行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本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模糊。从“政治课”到“思想政治课”再到“思想品德课”,以至于现在统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的变化。“这是一门什么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等话题不绝于耳。有争议的话题才是最有意义的:不同的人都在关注。对此,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学生等都有各自的看法。

2.部分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部分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只了解教材的外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尤其是“成长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3.教学理念未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直接影响景思品、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效果。对于部编教材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面更广,知识结构逻辑性更强。

4.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对于部编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教学栏目涉及的教学内容,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感悟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用课本中的观点来分析这之间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5.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还不大。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深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照本宣科的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课堂教学艺术亟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些都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

(一)目标与内容

1、目标: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三环五字成长法”可以从“教学实践形成经验”“经验思辨形成特色”和“特色提升专业成长”这三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努力形成“五个一”:组建一支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专业化队伍;打造每人一节精品课堂;撰写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积极参加或主持一项省市级课题;形成实践学校的一张品牌。

  2、内容:探索德育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内容、策略、路径与方法等;探索思政课教育活动中创设的基本思路、形式、策略、方法等;探索教师团队建设、专业化成长培养的基本思路、策略、路径、方法等。

(二)基本思路

1.提高政治站位,从思政课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理论高度”与“实践宽度”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政治理论,又能让学科学以致用,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掌握熟悉并科学地处理教材,做好教学,服务课堂,服务学生。一是要促使教师产生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内因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不断增强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践行立德树人;三是不断学习获得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知识,厚积薄发,以理论为指导,扩展理论视野;四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事业观,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五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重视党的有关教育政策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道德与法治教师其高尚的思想素质、典范的人格品质和广博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整个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直接影响作用,在教学中会不知不觉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干一行,爱一行,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肩上所承载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青少年素质的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政治方向、睿智的政治理论去分析现实,去观察生活。打铁先得本身硬,时时、事事、处处关心国家时事,理论实践相结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明确自身责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强化新课程的理论学习,体现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奇思妙想。在课堂激励学生迸发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既求同又存异,积极探究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和谐校园”专题时,我就紧扣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列举校园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进而提出作为青少年我应该为“和谐校园”做些什么?同时,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身边实际,抓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关心时事的特点,用世界的眼光关注时事,“时政搭台,观点唱戏;事在书外,理在书中”,使得原本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兴趣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如何让每天的课充满乐趣,重码激情,课堂上充满激情,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进行新知的探索,作为教者我个人认为,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文史哲、理化生、体音美,广收并蓄,后集薄发,为我教学所用,以做到触类旁通,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3.钻研新教材的逻辑建构、知识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筑魂育人。既注重本学科特点的凸现,又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充分挖掘来自课内外各个方面丰富的学习资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民族精神耀中华”时,完全可以将文史哲知识融汇在一起,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灿若星河的古代科技文化从文学——科技——建筑——医学——天文等等,当代的有关典型实例更是枚不胜举,每一个闪光点无不体现着民族精神!再如讲到道德教育中的“诚信”时,从《论语》中“言必行,行必果”到现代商家的“质量为本,诚信为金,”再结合中学生身边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所产生不同效应,水到渠成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外在的压力变成学生自身要求进步的动力,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4.加强校本研修,抱团发展,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青少年的心灵上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拔节孕穗期”健康茁壮成长。我个人认为:应该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政治、爱上政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一见上某某课就没精打采、瞌睡发困,你说教学效果能好?成绩能提高吗?①解放学生,群言堂,教师只起抛砖引玉、点拨的作用,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符合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积极予以肯定。②尊重学生,教学民主。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于自己平等的人。③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教师所施加的影响的反应也就会不同。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木桶原理——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块;每一个人都有独特性,身上有缺点,也有优点等等。

四、归纳总结

“三环五字成长法”(Three link And Five word growth Law 简称TAFL)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成长中的应用具体为:

目的:提升

人成长阶段中的“三环”,第一环:实践;第二环:思辨;第三环:提升。三环节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发展。实践是个人成长的基础,思辨是个人成长的条件,提升是个人成长的目标。三环节组成三个顶点相连成的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几何原理阐释三环之间的关系。具体如图示:

自选图形 2

基础:实践

方式:思辨


“五字”具体指“学研练思行”。①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无止境。向有经验的导师、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多关心、关注古今中外、聚焦热点,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在多年的实践探究中认为:政治课好教,但要教好这就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必须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博学”、“统揽”相关学科,做到“遇其左右,而逢其源。”要传播给学生一杯水,教者就要有一泓汩汩喷涌的泉水,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提高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做到“博览”,处处留意皆学问,把生活学习中别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用课本中的观点剖析,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②研: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中研,研中教。研使教学内容鲜活化,研使教学过程活动化,研使解题探索化,研使交流主动化,研使思维多样化,研使体验有效化。③练:平时多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诗词歌赋唱大风,加减乘除写人生。把上课当作“练兵场”“演练场”。④思:教学反思常态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格物致知,做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从教师型向学者型迈进,从学者型向专家型迈进。⑤行:要有实际行动,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有心动无行动。平常多动脑、多动口,更重要的是多动手。在此成长法的引导下,结合个人实际,总结教学经验,体现个人风格,进而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如图所示:

609c97e759810_html_4fa34b2401976b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