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学者风范 洞悉教育本真——读《让教育回归人性》一书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1

领略学者风范 洞悉教育本真——读《让教育回归人性》一书有感

张燕

山西省临汾市实验小学

教育,国之大计。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教育是国之大计,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靠人才、靠教育。

“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仍然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拜读了周老先生的《让教育回归人性》略有感想一二。

一、教育的初衷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曾说过:“生长就是目的,而非生长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而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唯分数至上,唯成绩至上”,评判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似乎只有成绩,我们常常教着教着,就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其结果就是以成人的经验和需要为标准,粗暴的让孩子适应成人世界,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本能和天性。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还教育以本真,让教育回归人性,细心体察和研究孩子的特性,让孩子快乐,不要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保持潜能,开发潜能,不要单纯的将知识灌输进去,而是既有禀赋的生长。

(二)教育即自由。教育要向美而生,那么,教育的任务就是提供外在自由和培育内在自由,认识和了解孩子的特性,为其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善于发现,鼓励引导,多予肯定,切勿压抑和损害,优秀的人是生长成的,不是训练成的。

在外在环境自由的前提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内心健康、阳光的生长,当他拥有自我欣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必然会持续的、良性的向上生长。

二、学生的尊严

(一)作为教师,你预备带他们去哪儿?

1.教育学生,就是给社会培养一个个具有健全人格、具有独立思考力和独立生存力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某个领域的精英,教育是大教育,是面向全民的、全社会的,不是小团体,更不是个人,不应该局限为精英教育,我们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属性和他们的个体差异性。

2.读书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尊严。龙应台曾说过:“让你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让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是为了虚荣,为了谁的期待,而是让你更有尊严,更有味道的在这个世界中生活,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感兴趣的职业,并把它变成你为之热爱的事业,到最后,就算什么都没有做成,那我希望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有愉悦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束暖暖的光,既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另外,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有“挫折教育”,当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当你的膝盖破的血肉模糊时,怎样清理伤口和包扎;当你一头栽下时,怎样治疗内心淌血的伤痛。一味地为“成功”呐喊,也是教育的一种陋习,教育应该以人性为基础,让学生感知人生的富足和内心的完整。

(二)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老天爷赋予每个学生的禀赋是不一样的,他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发光的金子,而作为引导者和启蒙者,就是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学生的闪光点才是教育的切入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照学生,真诚的赏识他们,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才华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2.热爱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只有发自本心的热爱才能干好一件事,因为热爱才会自觉的、主动的去完成,才会全心投入,投入时才会专注,而专注才能持久,持之以恒必有回报,这才是成功的底层逻辑。

3.静待花开,默默耕耘。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给予生命足够时间和耐心,但等待并非放任,而是沉淀和积累,当孩子的表达力差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带他去大自然中走走,带他去触摸花开的瞬间,去倾听树叶落下的声音,去感知生命的神奇;当孩子茫然和迷惘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帮他理出头绪,制定一个小计划。

试着去播下一粒种子,给他足够的阳光和雨露,让他对未来有憧憬、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