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岳月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研室 河南 平顶山 467599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但当前教育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尚未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为此,2014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为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秋,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逐级使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鲁洁教授的“生活论德育”思想在教材中广泛体现,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但怎样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生活化,是广大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自身的经验,提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德育; 生活化; 实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神圣使命这就对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德育教学主阵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我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就存在诸如:教师对教材学习研究不够、教育思想没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仍以道德传输的填鸭式为主、教师满堂灌、课上讲的头头是道课下放任自流等问题。这就致使学生听得兴趣缺缺,应付任务的记住了些条条框框,但行为上仍我行我素,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有完成德育任务,与时代赋予德育的育人功能相悖。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德育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针对课堂教学问题通过积极实践、反思,提出以下观点。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促德育生活化落地

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我们要求教师参与共读《教师教学用书》第一部分“教师用书的构想、结构及使用建议”,通过共读,教师能很快的了解一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框架结构及整体使用建议,有助于广大兼职教师更快的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特点,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材各栏目的设计意图进而设计课堂教学。在共读“道德学习方式”部分,笔者会着重向教师们介绍教材总主编鲁洁教授的“生活论德育”:“要使人成为自觉的生活构建者,就要引导人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道德观要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转变”,“德育课程要改变以往背离生活的倾向,实现德育课程向生活的回归。”简言之就是:以生活为本源,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进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道德知识灌输向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道德转变;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领悟、反思。

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基本上能转变思想,知道德育生活化更适合当下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以“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模式,促德育生活化生根

针对我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师众多、学校学科教研组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试图构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推广,既能体现德育生活化思想,又能让老师们易于上手。经过不断地磨课、研讨、反思、改进,最终形成了“体验+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讲授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一课时,课前收集了很多学生以前课间活动的照片、视频。上课先播放《课间十分钟》音乐视频,学生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回忆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提问课间你最喜欢玩什么?出示踢毽子、跳绳、石头剪子布等活动图片,让学生现场表演,体会游戏的欢乐并启发学生讲游戏规则。再问课间除了玩游戏还有哪些事情一定要做?出示课间要做事情卡让学生排顺序。辨析课间安全图片,齐读《课间活动拍手歌》结束本课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组织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反思,得出课间活动要守规则、巧安排、注意安全才能玩得开心快乐,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辨析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中的事情来给学生做出榜样,生活化教学很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它切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学生不会感到很陌生,反而是感到很亲近,学习的态度和认真程度也会更高。小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很多事情他们都只看到了表明的现象,无法深层次的辨别善恶,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一些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的案例给学生听,以此获取其中的经验。

四、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助学生过有道德生活

为了学以致用,我们把学校德育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延伸,成立课题组,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效整合的方式。课题在我市低年级实验后逐级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整合形成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德育合力,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行为,过有道德的生活。

通过以上措施,改变了传统的德育传输式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变得鲜活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课上有感有悟有所得,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不再只是知识道德的学习者、旁观者,更是道德生活的践行者。教材的德育生活化特点得以发挥,德育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慧颖 冯建军.论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J].中小学德育,201212):6.


[2] 陈剑锋.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