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邓作逵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510275

摘要:学生通过对“MnO2在分解H2O2O2的反应中的作用”的实验探究,知道:MnO2能加快H2O2产生O2的速率,且 MnO2的化学性质在H2O2产生O2的反应前后是不变的。课例中,老师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补充了“MnO2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探究实验微视频,弥补了教材上的缺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突破了教学难点。

关键词:过氧化氢、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剂、催化作用


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主题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学生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MnO2的作用”的实验,在体验探究实验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能力。

2、教学现状分析

在此前,学生已进行多次分组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已得到锻炼,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虽然课前有预习教材(P38-39),但,学生对于“催化剂”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此,老师要针对教材第39页中有关“MnO2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这一难点进行突破。

二、教学思想与创新点

在本课例中,老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双氧水消毒液清洗伤口)引入课题,最后又将催化剂“应用”到实际化工生产中,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服务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主导地位,老师仅起辅助学习的作用。

为突破本课难点“催化剂概念的形成”,特别是有关“MnO2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这一难点,老师在课前自拍了微视频,利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突破难点,“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了解‘定量’对于实验及学科本质的重要性,主动建构‘定量’概念,逐渐形成‘定量’的科学思维和习惯。[1]”相比教材第39页空泛的语言“……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是一个创新点,也是本课的亮点。利用“定量”教学的方式,教育学生学会节约资源、提倡绿色化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O2的方法和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催化剂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3. 通过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体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观点,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对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反应速率),初步形成条件控制意识。

四、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学生实验探究突破重点 问题交流 指导阅读 微视频突破难点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五、教学实录

环节一:情景引入

展示3副图片:伤口图、过氧化氢消毒液图以及用过氧化氢消毒液清洗伤口图

603860a4cf523_html_2823916bfe405de8.jpg603860a4cf523_html_a723f0c4ab71c9cf.jpg603860a4cf523_html_73d6d0e8b985a161.jpg

【设问】生活实际中,大家通常会选用H2O2消毒液清洗伤口,而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可以H2O2溶液来干什么呢?

环节二:随堂、分组探究实验(16分钟)

【展示】教师介绍并展示探究实验中的8个环节[2]

1、提出问题: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分解H2O2制O2的反应中MnO2的作用是

3、实验设计(详见按教材P38

4、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 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两颗绿豆大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3)待步骤2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后,重新加入H2O2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5、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6、实验分析 7、表达与交流 8、反思与评价

【投影】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将仪器、药品移至身体附近实验,注意眼睛离试管口稍远些;

(2)实验过程中,手持试管的中上部,避免烫手;

(3)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时,动作缓慢,不要接触液体;

(4)实验过程中,1位小组成员负责及时记录现象,并共同做好实验分析。

【学生】(全体学生进行随堂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环节三:问题交流(3分40秒,7、表达与交流

【教师】对比实验(1)、(2)说明了什么?

【学生】常温下,MnO2可以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教师】对比实验(2)、(3)说明了什么?

【学生】常温下,MnO2的化学性质在H2O2分解产生O2的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教师】综合分析实验(1)~(3)中的现象,MnO2在H2O2制O2的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常温下,MnO2加快H2O2产生O2的速率。

【教师】综合分析实验(1)~(3)中的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常温下,MnO2能加快H2O2产生O2的速率;且其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环节三:催化剂概念的形成(6分钟20秒, 8、反思与评价)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能否证明MnO2是H2O2反应产生O2的催化剂?

【指导阅读】课本P39第二自然段。

【师生】通过阅读,MnO2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且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在化学上称被之为催化剂(触媒),能起催化作用;它的特征是“一变”(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二不变”(第一不变:其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第二不变:其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教师】要证明MnO2是催化剂,我们要证明其“一变和二不变”;但是P38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证明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说明教材P38要证明“MnO2是H2O2反应产生O2的催化剂”的实验设计不完善。

【播放视频】播放已剪辑好的视频:探究MnO2的质量在H2O2反应产生O2前后是否改变。(2分钟17秒)

【教师】据视频实验发现:MnO2在H2O2反应产生O2的实验过程中,其质量确实没有变化。教材上之所以没有这一环节,是因为它耗时长,不利于课堂教学,不过在教材P39有文字补充。

环节四:课堂反馈(4分钟)

【教师】根据今天的课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知道催化剂在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学生2】对比实验必须要控制变量。

【学生3】实验室可以用H2O2来制取氧气!

【学生4】化学反应一定要有条件意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六、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课例教学共分四个环节教学,

环节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过氧化氢溶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好。

环节二:随堂分组实验。该环节是本课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了控制变量对比及反应中的条件意识;

环节三:催化剂概念的形成。该环节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的教学,以老师课前制微视频加以突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环节四:课堂反馈。通过学生谈课堂收获,并加以练习,学以致用,能检测出学习效果。

七、 参考文献

[1] 吴晗清、郑冬梅,化学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53-55

[2] 莫建明如何应对化学中考新题型“实验探究题”[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08,(852-5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