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原点——《学校课程新样态》学习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回归教育原点——《学校课程新样态》学习心得

饶倩

成都市双眼井小学 610017

我校成为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自己也有幸认真拜读了陈如平和杨海燕老师主编的《学校课程新样态》一书,成为近段时间爱不释手的案头新宠。在课程改革十几个年头的今天,对于整日忙碌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繁忙的各种事务、报表中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幸福,它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思考,让教育回归原点。

厚厚的两本书翻看了很久,掩卷而思不禁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学校”: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学习生活的总和,也如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凡是学校提供的有助于学时学习、生活、交往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都是课程。《学校课程新样态》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建设不正是这样一个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最佳支点吗?参加研究的学校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遇,才如此投入,才如此不遗余力。

书中无论是开篇引言还是各校精彩纷呈的课程,以及画龙点睛的专家点评,无不让人真实感受到“人性、温度、故事和美感”,感慨“教育本该如此”。

  1. 光芒闪耀的人性

陈如平教授在文中通篇都强调以人为本,课程体系建构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做文章,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住课程建设最基本的方向,而“课程”是教育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确立了这一核心,明确了根本方向。各个学校无一例外都把学生这个大写的“人”放在了课程建设的首位。比如石家庄市第五十五中学培养学生的“永字八品”;想象国际小学培养“中国心、世界眼”的“想象”少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小学“培育向善求真、创新奋进、雅趣尚美的致远少年”……

陈如平教授及团队还特别“人性化”,指导各校在课程建设目标要确定,不仅高屋建瓴,站在思想理论的高度,更手把手指导学校,理论归因,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实施、评价,课程管理等各个细节。

  1. 舒适暖意的温度

品读《学校课程新样态》如沐春风,一股新鲜绿色的气息让人陶醉,一棵棵幼苗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根、发芽,以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的态势生长。

入编的新样态学校上下卷有90所学校之多,在陈如平教授团队的带领下,北京、深圳、湖北、河北、四川、新疆、陕西、山东、辽宁、山西、浙江、江苏、内蒙古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大家怀着同样的梦想,实践中一个教育人最初的情怀。这怎不叫人惬意!

  1. 引人入胜的故事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就是“讲故事的人”,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著名导演张艺谋也说“讲故事是我毕生的功课”。我想:如果每所学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也是教育最大的成就呢!

一所学校一定有它特别的故事,一个孩子也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这故事也一定是他不可复制的成长经历。正如书中所说 “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的样”。

书中每一所学校的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们。“望兵成将,琢石成玉”的湖北荆门望兵石学校望兵石的精神内涵就立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掇刀石,这里流传着关羽在此借磐石之势吓退吕蒙之兵的英勇事迹“石上掇刀留汉月,令人犹自忆雄风”;江苏南京东山小学“友善用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融为一体,学习者合理善待自己的大脑,科学利用自己的大脑。

  1. 别具特色的美感

在书中,随处可见的思维导图、结构框架图缕清课程脉络,这些都是一般研究的模式,但看到一个个不仅表达脉络层次,结构模式,而且各具特色,形象俱佳的课程体系图时眼前一亮,让人忍不住拍手点赞——太美啦!

西仰陵小学优雅的“小天鹅”其形、其势、其神、其魂与仰陵精神一脉相承,就如专家点评的“其形象不仅为儿童所喜爱,又与学校办学传统、课程建构、环境布置、教育教学评价密切相关。当一种理念或形象已然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中,它便超出了原有的价值,成为引领师生一生发展的向上力量和源泉”;莲花街小学的“荷雅”课程体系之学术课程利用荷叶结构图让我们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未来;古城小学“古城家”课程体系真的是在方正的古城里书写着历史传统,鼓励每位学生传承古城家文化都成为有担当的“古城少年”。

陈如平教授意味深长的说“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任何学校都要有长期做战的准备。不但要求学校如此,我们指导学校实践时,也始终抱持这样的信念和心态”。这也是教育原本应遵循的规律,我们已做好准备!感谢在课程建设一路上有您们,虽辛劳却无悔!

读完此书,也有个小小建议:目录编排时标题为课程名、副标题为课程核心要点,可能是个人的阅读习惯吧,希望把学校名加入到副标题前面,在查找和翻阅时感觉更迅速直接、印象也更为深刻,学习者也能各取所需;还有入编的学校打开书页看到自己学校的校名也是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吧!仅此拙见,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陈如平 李红恩《学校课程新样态》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