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解析

王玉琴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德钦中学 云南迪庆 674599

摘要:为了确保学生正常地学习知识,确保教学秩序,很多学校积极开展了线上授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教师应该把握住相关的话题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本文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法治

引言

基于新课改理念,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不仅与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有关,还和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需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时期学生性格特点鲜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立足于学生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些许问题,不仅影响初中生学习更深层次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需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梳理和解决,进而促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

1.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分析

若想掌握当前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关调查,通过合理的调查发现,现如今只有25%左右的学生基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学生只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听过而已,很少有学生是完全理解的。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是否有必要,很多学生表示此种做法有一定价值的。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欠缺深入认识。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大力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并未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尽管当前很少有学生能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但是他们还是觉得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师需要更深一步的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找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联的内容,依托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还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和重要任务。

2.把握相关社会热点,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搬课本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形成一种认同感,自然无法留给学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从社会现实材料中挖掘能够应用的一些信息素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的这些事情中体会德育思想和一些法治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观看相关的纪录片等活动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比如,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在集体中成长”,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和集体力量,这种集体除了班集体之外,我们应该让学生去了解更广阔的集体的概念。又如,在学习“我与集体共成长,在共建中尽责”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集体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职责。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值得我们被拿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而且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此阶段的学生心智逐步走向健全的道路。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最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走正确的路。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综合素养的目的迫在眉睫。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平台去提高自身政治觉悟,要有坚定的自我信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高度认同。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认真研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应用现代工具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了教师广泛应用,依托课本,打造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课本知识,从而实现既定目标。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音频功能、视频功能以及动画功能,制作我国同胞奋勇抗日的历史短片,并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实际演绎,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先人的爱国情怀,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引入生活资源

抗日救国故事的引用只是从一个方面突出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但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要怎样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呢?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而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感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教学法,鼓励每名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找寻素材,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一篇学习报告,主题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约束,并且学生在收集素材过程中,能够充分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进而对学生爱国情怀实现潜移默化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完美融合,教师需要充分展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学情着手,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增强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果。另外,教师还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组织趣味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体会到趣味性,进而累积大量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如此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调动,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单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J].智库时代,2019(36):297-298.

[2]蔡秀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6-27.

[3]冯立功.太岳山区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内涵与理论基础———以W中学为例[J].农家参谋,2020(1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