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文到群书,我和孩子们这样走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从群文到群书,我和孩子们这样走过

张凤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小学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新型的阅读教学形态,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思维定式,通过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比较快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本身而言,与单篇最大的不同,就是“鲸吞牛刍”似的阅读,它是一种比较式阅读。一方面,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多读,补阅读量之不足,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教学强调会读,不仅仅是增加阅读量,更在多篇文章的对比性或联结性阅读中,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从群文到群书着力构建以文本整组教学议题为依托,以浏览、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探索实践高效群文阅读历程。从自由选文组文上零散式的群文阅读课,到《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的使用,再到统编教材下来,学校课题组开发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再到班级图书角资源的丰富及使用……从群文,到群书,似乎就如此的简单。然而,若无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建立,这一切,便不可能会实现的。那么,我们的孩子是如何走上阅读这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做了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且用我们班孩子的阅读故事来说清这个问题。

  1. 巧用绘本,为生命铺好底色

刚入学的孩子们,初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临着比学前更为复杂的人际交往,更加难的学业……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是爱。什么能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什么能让他们有安全感?我用上了故事,用上了绘本。

刚入学的时候,我给他们读《小阿力的大学校》《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这些充满着爱与包容的故事。我借着这些故事,告诉他们,在这个教室里,你们是安全的,老师也是爱你们的,你们可以大胆地进行学习上的探险。

当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交往时。我会给他们选择《生气汤》《苏菲生气了》《我是一只喷火龙》《乱挠痒痒的章鱼》《蚂蚁和西瓜》《小黑鱼》等绘本,让孩子知道,生气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如何表达情绪才更为重要。

当他们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同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谁》《小猪变形记》《笨拙的螃蟹》《卡夫卡变虫记》这些绘本又告诉了他们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这些绘本真的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真的会产生影响的。

我们班有一个小个子男生,学习上很厉害,但因为自己个子是最小的,与人交往中总有些不自信。在他生日那天,我为他读了《小黑鱼》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完后,一说到小黑鱼,大家就会说,哦,我们班的小黑鱼是李涤尘哦,他会带着我们一起打败学习上的怪兽的。而这个孩子呢,也慢慢地自信起来了,阳光起来。

在心理上,有一个镜像作用,故事能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给了他们的镜像,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到故事中的人怎样的处理,如何地面对,从而获得力量。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讲两遍,第一遍就是按照故事书中来讲,第二遍,就把教室里的孩子给编进故事中,让他们以自居的方式走进故事,获得成长。当然,我们的故事不是只进行生命、情感的教育,我们也会利用故事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绘本,就常在一二年级被我们拿来做读写绘的训练。读完故事,我们会想象,会续写故事,或改写故事,他们就在读写绘中,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这样慢慢地建立了。

  1. 博览群书,为生命增光添彩

经过了一年的绘本阅读,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加,阅读能力也更加的强了,我们便开始了桥梁书的共读。从卡梅拉系列,温妮女巫,神奇校车,再到《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月光下的肚肚狼》……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再是一年级刚入学的萌宝,经过书香熏染,他们渐有读书郎的模样。而此时的他们,也步入了阅读的疯狂阶段,开始了自主阅读和海量阅读。

这个时候的他们,深深地被书吸引了,有时间就看,晚上也看。有孩子能在一周的时间里看几十万字,这是多么欣喜的一件事。这个时候的我,除了坚持给他们读书外,就是给他们大量买书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班的图书已有千册。内容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还有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科学的等等。

而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怎样的呢?这个时候的他们,每周的阅读字数大都能达到几十万字,一个月的阅读字数已有百万字。到四年级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读起了金庸的书。六年级的他们,开始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品三国》等,并且绘制出三国的地图。有孩子读《战争与和平》觉得不错的,把《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一起读了。那么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是看热闹吗?他们到底看懂了些什么呢?

他们常会拿出最近看的书和我进行讨论。有女孩子问我:“老师,你喜欢《简爱》中的谁?”也有孩子读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来和我讨论哲学,探讨生命的意义。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评价柳永和苏轼的诗词的时候,有孩子用这样的话来回应我:“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女孩儿,按执红牙拍唱;苏东坡的词,适合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这话的原版来自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里的,苏东坡问手下的幕客:‘我词比柳词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孩子并没有看《吹剑续录》,他看的是林语堂的先生的《苏东坡传》。这些足以说明班上孩子是能看懂这些成年人案头书的。

  1. 研读群书,让生命更绚丽多姿

从绘本、桥梁书到海量的阅读,到研读,所遵循的是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

我们所进行的整书共读,和多数老师进行的差不多,就“导读课——推进课——研讨课”。研讨,也不是我们阅读这本书的终结,应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研讨,不只是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不只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更是影响着他们的生命。

如《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我们会安排在三年级的时候读,因为三年级的孩子,他的道德发展正处于了一个“我不想受到惩罚”这个阶段,和书中的小木偶匹诺曹正好对应。于是,我们就用这本书,让孩子去了解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危机,当这些危机出现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要做个好小孩”,“我不当木头男孩”成了那段时间教室里常出现的话语。

这学期的疫情期间,在网络教室里,我们共读了《小王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去品读了“责任”“驯养”“仪式”等词语,这些词语把我们和同学们的生活、生命打通。唤起了我们走过的五年,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年铺垫;也用“驯养”这个词语,来理解我们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理解“责任=爱的能力”更是在他们跃跃欲试爱的年龄里,响起了一个警铃。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关注生命呢?如上面的绘本一样,不是这样的。如我们在读《奇迹男孩》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除了借着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善良,文中的友谊、爱等关键词语,来对青春前期孩子进行引导指引外,我们也把思辨,精读等带入到了阅读中。如我们的阅读要求:

1.读书时,注意观察图书的封面、勒口,有助于激发阅读期待。

2.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的推进,还要关注动作、语言等诸多细节,这样才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处,把握人物的特点。

3.适当运用推测、提问、批注、画图表等方法策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一本书,我们还会思辨:

如图什曼先生把亨利.沃德.毕彻奖章颁发给了奥吉,你认为是因为什么?你觉得奥吉应该得到这个奖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也会有扩展的写作:

我们读一本书,要读的不只是正文,还有写在书前面的“序”,写在书后的“跋”,这些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这本书的“跋”是译者雷淑容写的。译者雷淑容在书的最后附的文章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奥吉》, 你的心中那个奥吉是谁呢?你和他有着怎样的故事?试着写一写吧。

群书阅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用实例来说,可能会更明晰一些。

我教学《草船借箭》这一文本时,我让学生读《三国志》中关于周瑜的描写,以及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中关于周瑜的评价,由此打开了学生读三国的热情。让《三国演义》《品三国》《三国志》一系列的书籍摆上他们的案头。

我们在四下的时候,有一个单元是关于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们读了《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还观看并讨论了《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这些电影和书籍的观影与共读,和课外形成互文共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便更真切了。

我们在晨诵苏轼的诗词的时候,我们会把《苏东坡传》一起读了。

群书阅读,在我们班,也就是一个众多关联文本,关联书籍,甚至影视作品的阅读了。阅读,成了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了。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中,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也打下了我们的生命底色,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多彩,绚丽。

5fed386b5449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