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构建凸显 “问题意识” 的 小学数学课堂

楚艳荣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实验小学 264209

摘要: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思维和理解性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提升理解能力,但学习数学,并不仅是靠背知识点来记忆的,而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以探索性的精神思索解题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甚至是举一反三的探索思维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时期,也是探索思维逐步成熟的阶段。因此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发问,教师都应尊重,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好奇心

前言:新课改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学习并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师由主导变为引导,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交流与探索,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帮助学生解决了疑惑,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养成了不懂就问、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好习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在问题解决上的沟通交流,可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同时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高效化。


一、构建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发问

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师生一起成长的舞台,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寻找数学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把学习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比如在新授课《倍的认识》时,有的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们不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出来两者的关系、怕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用,孩子学不会怎么办,总是替学生回答,没有留给学生积极的发问和思考的时间,从长远考虑,这样的课堂学习对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是不利的。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般而言,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正处于消化过程中,并不知道自身有何问题,因此也需要教师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或是以点名的方式,或是以随机抽查的方式。总而言之,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对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认可,树立其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让其他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真切的关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除了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和提供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外,教师也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因为学生中一部分是有表现欲强,喜欢问问题的,还有部分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会因为胆小、性格等因素不敢主动向老师询问。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根据知识特点,设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比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学习克和千克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问题和回答问题中,进行探索和研究。

比如问题1:“出示三样物品(一枚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问题2:“一头大象重1000(克)正确吗?”问题3:“克和千克分别表示哪一类物体的质量?”问题4:“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询问学生,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同时问题3,主要是以体验为主,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克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体时所用的质量单位,称一些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千克”做单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电子秤,至于称重的材料,可以在教室里就地取材,就以学生们使用的、接触的东西,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如“某学生主动问教师问题,自己的这本书多重?”教师可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自行称重,得出相关数据,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创设思考空间,挖掘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应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小学生的视角,去看待数学问题,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遇到问题不急于认输,而是结合所学习到的数学理论知识,不断的钻研,去挑战、攻克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有积极的探索,在攻克难题后,学生能获得成就感,这个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效果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增大思考的空间。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数学,经历数学。如在听“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提供的圆不仅有硬纸做的,还有用软布做的,以及画在纸上的圆。当学生面对用软布做的圆不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时,此情景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采用折叠的方法,先量出圆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周长。当面对纸上画的圆,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时,学生又自然转入到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研究,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挑战。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了,创造性思维、数学思考的空间就会情不自禁的充斥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了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改变评价方式,提高问题质量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问题质量。

如以情感教学方式和激励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表示认可和欣赏,鼓励学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让问问题的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从而积极的提问题。但教师也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评价方式,提高问题质量。因为学生之间,层次不同,因此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改变评价方式,比如部分学生,对于数学不敏感,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简单的问题意识,也主动问问题,这是学生的进步,学生在主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并且赞赏学生,只要肯努力,一定会学好数学的,类似这样的有效评价,会让这类学生,重新燃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探索性的问题为主,提高问题质量,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


结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而言,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里,是挖掘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时期,数学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思考空间创设和积极合理评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2]王玉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2-53.

[3]种兰林,祁鸣凤.用问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33-134.

[4]孙悦 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