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从“心”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融合从“心”开始

朱云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摘要】我国特殊需要的学龄儿童占比较大,融合教育势在必行。如果只将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学习,融合教育就只会存在于形式上,因此,必须多方面调整配合,融合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施。有意义的融合需要教师、学生、家长首先从心理上融合,及时有效的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融合教育的推行。

【关键词】融合教育;心理

“融合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可以说是比较热门的词汇,很多地方也在如火如荼地学习和进行融合教育。我有幸也是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中的一员,我们资源教师群体可以说是最直接地面对特殊需要孩子的群体,所以,我们面对着的问题绝大多数也就是推进融合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我将要从我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层面浅谈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势在必行

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包括肢体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等)跟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并得到适当、合理的支援,使特殊需要儿童们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
  之前的特殊教育,强调普通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之间的不同点,所以主张用特殊的方法和环境,将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进行隔离教育。但是这样隔离的结果是使得很多特殊需要儿童更孤立、更难适应日益发展进步的社会生活。而融合教育则强调两者的相似性,主张在相同的受教育环境中用特殊的补偿性的手段,将特殊需要儿童融合在普通学校就读。

二、落实政策,遇到难题

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我校也有一些特殊需要的孩子融合在普通班级里学习,我班的小李(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刚发的新课本没几天就已经被他撕的只剩下薄薄几张纸了,作业本上都是他用各种颜色的水彩笔乱涂乱画的痕迹,课桌上也同样是他的涂鸦,抽屉里堆得满满的废纸和垃圾,衣服上也是一块一块的黑斑点,上课从来不听,还经常去推周围同学的桌子,下课经常有学生向我打他的小报告……每天都被他弄得焦头烂额。

三、专业知识,寻得突破

于是我向同办公室的心理老师说了说这个困扰,她听了我的叙述,微微一笑说:不如,你把他交给我试试呢。于是,心理老师一有空就把他带到心理咨询室去做心理辅导,带他玩沙盘、听音乐等等。有一天课堂上,我突然发现小李居然也和其他同学一起给刚才回答完问题的同学鼓掌了,这可太难得了!我当时的内心是惊喜的,于是,课间我又和他进行了交流,同过交流我了解到:

(一)家庭原因:无人管教

他在家是没有管的,他爸很忙,经常不在家,妈妈是越南人,不认识汉字,也基本不管他的学习,只会偶尔问他作业有没有做,他就会骗他们说已经做完了!……但第二天还是一样没交作业。
(二)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据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小李的观察和了解,小李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我的课上,其他老师的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四、合力制定个别化方案

因此,要挽救小李就要对症下药。我又去联系心理老师以及小李的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制定了一个针对小李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这个教育计划里,不仅仅有针对小李学习上的内容,更有针对小李的心理、小李家长的心理、小李任课教师的心理、小李同伴的心理方面的内容:

(一)做好小李的心理沟通,增强自我认同感。

很多特殊需要孩子由于自身的缺陷,在同学眼里就好像是异类一样,从小到大都容易被同学当做累赘,因此也可能会遭受校园暴力和语言攻击,因而他们在心理上容易自卑,或者产生叛逆心理,自我认同度不高,此时,及时给他们做好心理疏通就很必要,当他们能真正从心理上想变得更好,我们的其它教育才能进行下去。
(二)做好家长的心理沟通,增强责任感。
人能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环境对于小孩子的影响就更明显了,就好像鸡蛋与温度,没有合适的温度,鸡蛋很难变成小鸡。
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样,凡事都要以身作则,要身教与言教同步进行,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说的是父母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给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好榜样。因此,我与小李的家长约定: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变他的不良习惯!。
其次,要坚持一致性的原则。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儿童的成长。如果各行其事,彼此之间存在矛盾,教育是很难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父母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大家力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与小李的家长约定:出现了问题就尽量寻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自己作为家长却无动于衷!
(三)做好教师的心理沟通,增强关爱度。
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和关爱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与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它可以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形成强烈的自信心。特殊需要的孩子更敏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重视与关爱,因此,我常找小李谈话。罗列他的优点,并告诉他是个善良的孩子,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如果他能改掉欺负同学的坏习惯,他一定会成为一个被同学们喜欢好伙伴。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而当他再调皮时,老师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四)做好同伴的心理沟通,提高接纳感。

利用残疾人的名人传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例如张海迪等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疏导。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对残疾人的一些扶且政策以及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扶助,知道残疾人他们身处不幸,仍然坚持地面对生活的故事。开展各种活动:想像如果我们身边的亲人亦或是我们自己不幸成为残疾人,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呢?组织学生进入社会,描绘残疾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恩心量,从内心出发,让学生学会尊重残疾人从而接纳特殊需要的同学。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小李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虽然由于智力原因,他在学习上暂时无法赶上其他同学,但是,在生活中他正在变成一个乐于助人,心中充满阳光的少年。
面对小李得到了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转变特殊需要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因为特殊需要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形成的偏差已经成为定势,想要有所转变并非易事,即使有转变,通常也是反反复复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待特殊需要的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有满满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其次,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特殊需要学生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才能促使特殊需要学生发生转变。
我认为,如果只将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中学习,融合教育只会流于形式,这仅是一种狭义的融合,必须在其它方面调整配合,需要让特殊需要儿童从中获得安全感、被接纳与尊重,且能得到适当的协助以发展情感与智能有意义的融合、共同成长与主动改变,融合教育才能彻底实施。

因此,及时有效的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融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我们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朝阳.用真爱拨动问题学生的心弦.广西教育,2010.11.15

  2. 王宁宁.融合主流下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之我见.中外交流,2019.02.11

  3. 黄子龙.爱的诠释.教育教学论坛.2014.04.29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