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干预的心理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干预的心理学策略

陈小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幼儿园,广西 南宁 530400

摘要:自闭症是幼儿教学当中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在心理学上认为,自闭症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儿童心理理论受损,因为脑补发育问题在成长过程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出了偏差和思维脱节。想要帮助幼儿改变这种心理疾病,外部的干预和引导极其重要,越早干预效果越明显。根据现阶段自闭症儿童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非语言交际、共同注意力、社会性情感沟通、语言和语言能力几个方面来科学的对幼儿自闭症进行干预和引导,本文将浅谈几点相关策略。

关键词:自闭症;幼儿园教学;干预策略;分析探究

自闭症又名孤独症,这是一种因为先天性脑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认知障碍,一般在幼儿两岁的时候就会一些突出的表现,比如交际能力过差、不合群、情绪消极等等,虽然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很多幼儿在自闭症痊愈后表现仍旧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干预的时间足够早,并且措施有效,还是能够为自闭症正向转变过程起到积极的意义。而在这其中,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心理暗示以及心理引导,能够起到鼓励和肯定的作用,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打开他们内心世界最好的钥匙,通过心理干预走进幼儿的内心,发现其心理问题症结,然后进行引导和点拨,能够有效的转变其心态,走出自闭症的牢笼当中,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一、儿童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一)人际关系障碍

自闭症儿童因为性格原因,喜欢独处,像一座“孤岛”一样,很难对他人打开心扉。这就导致了幼儿利群孤独,缺乏并逐渐丧失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很多自闭症儿童从婴儿时期就带有这一特点,就连对父母的依赖性也较低,对情人的呼唤没有反应,并且不喜欢与他人身体接触,一旦有不熟悉的人去拥抱或者亲吻的时候,自闭症患儿会表现出极大的排斥反应,还有一部分症状严重的儿童甚至无法分清楚亲人和陌生人的区别。在其进入幼儿园学习后,具体表现不喜欢与同龄人玩耍接触、排斥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甚至会故意去躲避,喜欢单独行动,这就导致了幼儿无法产生集体意识、交流能力极差,并且情绪消极,缺乏自信、内心敏感,脸上很少出现笑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言语发育受损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是一种外露且对幼儿成长影响严重的障碍,其最明显的表现为,幼儿排斥育人交流,但是却经常自然自语,不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流利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是排斥表达,有很多案例表明,这一症状严重可导致自闭症患者终身不语,彻底丧失交流能力。另外,因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损害,不习惯与然交谈,所以这类儿童会逐渐丧失语言逻辑思维,因为不会使用一些代词、名词、形容词,当幼儿想要表达的时候,多用尖叫、哭泣或是攻击性行为去表现自己的不满,社交能力以及社会人格的养成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极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三)心理行为刻板

自闭症儿童为心理行为刻板的主要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本能的排斥反应,习惯以固定不变的僵硬动作或是特殊的动作去表现自我需求。这种行为特点导致的结果就是,幼儿对外部环境有着执着的要求,拒绝物品移动,拒绝饮食变化,外出需要走熟悉的路线,甚至连玩具、书籍、排便用的器具都要相同,当外部环境一旦脱离幼儿的认识,不在其心理安全区域的时候,幼儿就会产生恐慌、畏惧、愤怒等情绪,在教学当中 幼儿常常抓住于固定的学科、游戏,一些同龄人感兴趣的动画片、新奇玩具,自闭症儿童则对其毫无兴趣,同时其注意力集中度十分差劲,经常会不明意义的东张西望,学习能力较差,还会伴有一些自残行为。

二、幼儿园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心理学策略

(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干预

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在学习语言交流前一般都会掌握一些非言语的交际手段,比如一些代表需求的交际性动作。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并非如此,因为其自设的心理安全区域,自闭症儿童会习惯性的利用一些自认为表达需求的特殊性动作去与人交流,比如攻击性行为或者是奇怪的动作,在他人眼里可能把其看做是一种病态的表达,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是其博得他人眼球且能够满足其沟通需要的一种特定性动作,所以教师想要有效的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从分析自闭症儿童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入手,通过融入、了解、引导、转变来完成心理干预。

教师可以用自闭症儿童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作为切入点,先去了解其行为的含义,然后在其特殊行为上进行改变和修正,把幼儿的一些非常规表达动作、行为,转化为人们可以理解的行为。比如有的幼儿会利用攻击性行为去表达自己的存在,博得他人的眼球,教师可以让其先明白攻击性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然后再教会其用拍肩、碰背等动作去和他人交流。教师需要注意,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要持续一个时间段,循序渐进的去改变幼儿的心里认识,让幼儿通过教师规定动作,把个体和周围信息转化的过程进行重新认识,进而促进自闭症儿童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共同注意能力训练

所谓的共同注意力指的是个体在于他人沟通或者交流过程中,根据对方提供信息转变自身的注意力方向,然后与他人建立同体交流的社会认知能力,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在这一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想要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注意点,要在训练过程中确保其注意力能够时刻集中在目标训练物上,教师可以首先训练幼儿对于物体的注意力,比如对“椅子”的注意力,只有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椅子上之后,教师在下达“坐”的命令后,幼儿才能够知晓下一步的动作,让坐到椅子上之后会注意自然会集中到教师后续提出的新指令。在训练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物的影响来引起幼儿的反应,能够逐渐的让自闭症儿童养成思维习惯,随着共同注意力的强化和提升,自闭症儿童听指令的能力会逐渐提升,模仿其他活动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社会性情感沟通训练

社会性情感缺失是造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交往困难又是自闭症儿童外显行为的一个核心症状。很多家长反映,患有自闭症的幼儿缺乏对其的依赖,并且对陌生人的陌生感不会有幼儿应有的恐惧反应。在教学当中则表现为幼儿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比如很多幼儿细化的过家家游戏,自闭症儿童对其嗤之以鼻),对外部的刺激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除了主观感受上的缺陷,幼儿在表达自身情绪体验方面也存在缺陷,他们对于外部情感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一般都异于常人,比如会通过一些奇怪的面部表情或者是僵硬的机械化动作来进行需求传达、信息逼到,并且不会从他人的表达当中获取有效信息,无法产生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想要让幼儿建立社会性情感,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情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消除幼儿的紧张情感,并且尝试改变自己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方式,融入自闭症幼儿的世界当中,建立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特殊手段来培养幼儿对自己的依赖情感。一旦自闭症儿童能够对教师形成有效的依赖,教师的心理干预效果就能够更加突出和明显。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加强情感沟通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溺爱和呵护,因为自闭症儿童会不断用自己的越线行为去挑战和探索教师和父母的容忍底线,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其过激行为会变本加厉,形成更为病态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规则,注重教学,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并且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渗透社会性情感训练,进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心理干预,教师首先需要明晰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表现,通过临床表现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以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去改变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而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李林.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干预的心理学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5):67-69.

[2]李丹,刘浩,邬方柱, 等.特殊儿童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干预的研究[Z].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