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思政”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网络微思政”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的作用研究

姚瑶

云南经济管理 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 06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渠道日益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建立层级分明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以基层班集体为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发挥传统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高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班级网络微思政教育体系的发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时代的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微思政;大思政格局;辅导员;三全育人

引言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移动宽带性能的全面提升让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西方思潮和网络舆论两大力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现阶段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造成严重的冲击,更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认为在开展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基础上,结合微时代信息传播机制的特点,构建一种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教育方式来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局限性是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关键任务。

一、“网络微思政”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的作用

(一)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高校推进网络思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网络微思政”的教育模式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度契合。网络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价值不言而喻,在思政教育中不仅解决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满足非强制性、非课堂化的需求,同时为高校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现实需要提供了解决路径。

(二)优化网络思政教育是各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高精尖技能人才为主,部分高职院校办学“重技能、轻理论”。发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打造的只是一个“躯壳”,理想信念教育则是塑造“灵魂”,二者紧密配合、科学施策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流阵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握高校大学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毫不动摇,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是拓展新时代辅导员工作领域的崭新课题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发声个体,网络思政教育呈现“双主体”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话语影响力降低,打击了部分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因此亟待在“双主体”模式下寻求平衡的供求关系,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把牢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和主旋律的引领带动作用。此外,长期以来网络思政教育被贴上带有强烈的政治工具属性的标签,呈现出强制性、简单化的特征,其忽视学生个体体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多样形态,忽略了其中的反思、批判能力,将原本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内容格式化,增加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这对新时代辅导员的网络技术水平、网络话语权、教育吸引力等方面提出了课题。

二、目前我国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

(1)学生特异性强,主动参与性较低。高校学生年纪集中于“00后”,心理上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使用新媒体的。他们偏向于对片段化短视频以及网络娱乐性知识的获取,对于专业性较强,内容较为枯燥的教育知识较为被动。(2)学校系统建设力度不足。高校发展关注实际教育教学成果,重视教学规模,因而在网络建设的人才配备以及资金支持、宣传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传播形式受限。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较为严肃,学生群体对其形成刻板印象,主动接受度较低。

三、“网络微思政”在“大思政”格局中的应用对策

(一)搭建层级体系,锻炼班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在班级当中建立以班长为主的班级干部队伍及以团支书为核心的团支部,是组建框架体系完整的班级干部体系的前提之一。随着学生大学生活情况的变化,各宿舍舍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行为表现往往能被宿舍内同学第一时间获取,由此可见,加强宿舍舍长的微思政效果反馈功能,提高舍长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建设高执行力班集体的具体要求。在搭建班级干部队伍和舍长平行体系的基础上,发挥班干部、舍长的带头作用、反馈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微思政的实施力度,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二)更新信息资源,完善有效平台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快,受众接受知识的方式以手机为主,“00后”学生的想法更为积极新潮。针对学生这一特点,高校在同伴心理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及呈现方式。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网文创作,网络思想政治板块的设计及专业资源的上传;开发视频、评论、专题等呈现方式,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通过受众自身参与的方式,影响周围同伴参与,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公众号以及各类学习APP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参与性,同时,也要避免多类APP泛滥带来的信息接收源混杂,信息无效等现象。

(三)形式上增强时代感,优塑辅导员网络育人空间

新时期,思政话语的价值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按照马克思所言的“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的要求出发,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如此才能够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这就需要辅导员适应目前形势的规律和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而语言表达作为思政教育最基本的外在符号与表达方式,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媒体背景、信息时代及社会结构转型加剧的背景下,有必要在话语表达方式、风格、内容等方面顺应形势做出改变,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性和针对性,也是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

(四)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增强辨别能力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在发挥同伴心理积极影响的过程中,高校应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教导学生自觉筛选有用信息,辨别虚假、诈骗信息。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专题板块、文章推送、视频展播等方式传递正能量,有效规避风险,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作用。

结束语

网络微思政布局在细微之处,知行在平时。除搭建班集体内部的稳固平台之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加大对教师辅导员微思政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辅导员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微思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艳菊.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J].山东工会论坛,2018,24(05):88-93.

[2]杨昭.高校思政课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7):167-168.

[3]赵静雯.谈微博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之处[J].才智,2018(18):109.

[4]张文礼.“微思政”: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3-12(008).

[5]张乐,张云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