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气自动化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谈电气自动化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李承玉

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保山技师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作用大而且用途广泛,电气自动化的程度决定着工业生产质量、产量和效益。但电气自动化知识框架复杂、难以理解、技术要求高,造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如何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解决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基本的问题。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我国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必须使简单的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生产,这也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但是,我国目前电气自动化人才极为短缺,阻碍了我国工业快速稳步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人才与教学现状,并对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改变我国电气自动化人员匮乏的现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由于我国对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视,现在的许多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但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繁杂难懂,而且实操课程多。现存的大部分电气自动化工作者都是停留在电机、继电器操控水平,而真正能够推动理论研究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少之又少。

根据以上的现状,主要培养三个层次的电气自动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是操作应用型人才,主要任务是操控自动化机器,对专业知识有一定浅层认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第二层次人才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任务是能够调试安装、维修、维护保养自动化设备。第三层次的人才便是科技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对专业知识足够精通、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且要对计算机程序编写足够熟悉,对机械、电气控制足够精通,有敏捷的过程控制思路。

高校以理论为主,少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企业实践的培养,形成理论和实际的高度脱节,教师和学生的科研也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未达到知行合一,教学还停留在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略实际思考能力的层面。高职院校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和高校差不多,多数实践在黑板上讲自动化控制。反而中职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投资和重视下,似乎能称得上实际能力的培养,知行合一。但是中职培养人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下,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素质急剧下滑,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二是中职的教师也是从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存在理论脱节于实际的问题。三是中职学校资金大多不宽裕,教师从事科研热情以及科研氛围普遍不够,在企业一线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个人觉得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考核规则上都要有所改革。

二、关于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建议

1.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重新构建

首先各级各层次明确培养目标。第一个层次是高校,高校培养的是科技能手。也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科研人才,要求对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编程、过程控制精通,而且能将理论变成实践,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自动化系统。第二个层次是高职高专,高级高专培养的是专业技术能手,能够调试安装、维修、维护保养自动化设备,学得好的将其培养成科技能手。第三个层次是中职院校,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能手。将自动化设备应用到极致,高精度、高准确度、不差分毫地操控,技术能手也得建立在对自动化设备极度了解基础上,就好比优秀的枪手必须了解各种枪的属性。所以中职院校也要将调试安装、维修、维护保养自动化作为培养重点,使之能够成为有“工匠精神”的技术能手。

其次教师引领的重要性的梳理。面对刚刚校园的学生,教师的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会制约或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要消除老教师的落后思想,引入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使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二是校方应该提倡教师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摒弃“高分无用论”,重视分数之外的实践探究的开展,深化学生对电气自动化知识的深入理解1】。三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深入了解电气自动化科技前沿的相关状况,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专业知识该如何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改变人才评价标准,完善教师选聘机制

在如今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的评价几乎全部依赖于分数,实操部分的占比很少。这样一来,学生只注重如何获取高分,而忽略了其中根本的原理,到了工作岗位也自然难以创造出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实际应用课程的考察力度,扭转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中这种只重分数、不重应用的教学评价体制。

对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选聘机制来说,我们不应该仅通过笔试分数来判定一位电气自动化教师的技术和教学能力是否过关。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实操性很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一不可,所以,建议设置合理的实操能力考察科目,并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能力合格者才可以拥有工程师资格

2】。而且学校在招聘过程中既要注重毕业证书,也要注重国家颁发的电气工程师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聘者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综合考评,择优录取。如果这种用人制度能够在学校能推广,那么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机制便可以得到完善。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砖引玉,将更多的思考机会留给学生

在现如今的电气专业课堂上,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教师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严重压缩。本该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们确往往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被动地接收课本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事无巨细”,这样一来学生便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感到无所适从。

4.严格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现如今,我国的许多中职院校教师仅仅把精力放在提升及格率、传授课本知识上。但是,课本知识更新慢,远远追赶不上实际生产的脚步。所以只有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后,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的人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对教师能力水平的考核也尤其重要

5.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实操性很强,实验课的安排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院校都存在试验设备陈旧、损害严重、老化等问题,学生根部无法接触到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先进仪器。所以应该细化电气实验室的分类,比如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模拟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基础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其次应该对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加大试验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同学们营造安全、先进的实验环境,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热爱。

三、结语: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人是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希望,我们一定要优化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秀人才。但是虽然上文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但各个院校也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形成自己的电气自动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汪建字.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究, 2019(11):106-107.

[2]郭文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18(12) :140-140.

[3]徐立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分层教学改革研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5 (03) :81-83.

[4]杨格兰,涂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1):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