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陈舒婷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龙文校区,邮编 363005

摘要: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地球上生物生长规律和本质的学科。生物学科总体来看,虽然难度不大,但所覆盖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传统生物教学中,大多沿袭“教师讲授-练习-讲解”这样的教学思路,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以达到知识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固化的教学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教学的重点更多放在单一、独立知识点上,忽略了知识点的衔接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没有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建立起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地之间的关联,将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和多样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完整知识结构的建立。

关键字: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引言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以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为目的的学科,对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是以整个自然界和生物界为研究对象,囊括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方面面,具有知识点多、抽象和复杂的特点,而这些特征的存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思维的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无疑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生物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色彩、不同图形的应用建立起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已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概念地图”“树状图”等,它以某一关键词为中心,进行知识点的扩展和发散,从而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最终建立起知识网络。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不同线型、不同图形对知识加以区分,实现知识关系的“可视化”。从对思维导图概念分析可以得知,发散性是其主要特征,通过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是发散思维能力锻炼和发展的过程。再辅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既明确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又将知识点从整体知识网络中独立出来,有助于学生全局思维意识的培养。在图形、颜色的辅助下,带给学生的是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相对于抽象的知识,更能帮助学生记忆的开启,同时开启的还有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形象化思维[1]

比如,在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绘制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往知识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和考核,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外,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省下课堂做笔记的时间,通过几个线条、几个关键字就够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提取出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大大提升了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导入环节

思维导图引入一方面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是为学生

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发展的空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发展,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角度并不相同,所形成的思维导图也不相同。对于教师来说,要对思维导图有充分的理解并能够对其加以有效利用,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建立不同的形式的思维导图。比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程中,布置好相应的预习任务,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预习的重、难点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开展预习。课上,教师并不急于开展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将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分享,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将教师预留的预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将生态系统所包含的内容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生态系统从大类上可以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又分为阳光、空气和水等等,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既能够明确各部分组成,又能建立起各部分的联系。对于不同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完善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2]

(二)课堂教学开展

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中各种看起来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系,并以更加直观的图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取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中,这是一节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营养物质为关键字,边讲解边进行思维导图的补充和完善。待教学内容讲解完之后,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也绘制完成了。通过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另一方面能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框架建立起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思维导图的扩展,比如以维生素为核心,维生素所包含的种类很多,每种维生素的来源、作用以及缺乏的症状等,都可以作为思维导图扩展的内容,从而让思维导图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知识体系的建立更加系统和全面

[3]

(三)知识的拓展

知识的扩展能力是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再是孤立存在,而是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正是联系的建立让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和系统,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实现了扩展,从而为学生视野的开阔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在学习到《细菌和真菌》的时候,我们除了能够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病毒》,很多同学对于分不清“病毒和细菌”的区别,通过这次机会,我们处理可以建立起细菌和真菌的思维导图外,还可以将病毒也纳入到思维导图中,以对比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扩展。通过这个过程,既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复习的目的,更为学生打开了全新的学习、复习思路,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更加立体、形象的知识呈现形式,建立起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促进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任佳欣.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2):1.

[2] 李秀芹.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3):15.

[3] 曹喜军. 小议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物学, 2019, 35(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