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探析

曾李丽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文章将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这两方面展开研究,经研究拟探析出《百喻经》中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  

前 言

  佛教譬喻经中的经典代表作《百喻经》,不仅拥有教化作用而且还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语言研究材料和文学创作原型。前人从不同方面对《百喻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单纯从修辞学角度探析《百喻经》的文章较少,笔者认为对佛教“十二部经”中“譬喻部”的经典代表作《百喻经》的修辞学研究仍有待加强。本文主要采用例证分析法,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展开研究。论文的撰写以周绍良先生的《百喻经译注》为参考对象(以下简称周译本)。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做了两大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岐解。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必须合乎理论的联系。

简言论之,消极修辞就是“简明、准确”,消极修辞的效果便是清楚明白地表达思想。

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其轨道是意趣的连贯。

   同样,一言以论之,积极修辞便是“生动、形象、有趣”。《修辞学发凡》中积极修辞被陈先生归纳为“辞格、辞趣”即他认为积极修辞效果是通过辞格和辞趣呈现出来的。

那《百喻经》的消极修辞效果与积极修辞效果又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下面将就此展开具体探析。

­­­­­­­­­­­­­­­­­­­­­­­­

一、消极修辞

《百喻经》中各个故事原见于诸经,是由伽斯那纂集而成并逐一加以解说。有学者指出,伽斯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理解并接受教理。这种以说教为手段,传经授法为目的的口语交际活动,决定了《百喻经》在修辞方式的选择上不能忽视消极修辞。因为传经授法的方式之一是讲授(这种讲授应是口语交际的形式之一),而口语交际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交际过程中发话者的编码、发送与受话者的接受、解码整个过程都应遵循合作原则。也只有遵循了合作原则我们的口语交际才可能成功。那何谓合作原则?它又是怎样框求出《百喻经》的消极修辞效果的呢?

合作原则就是修辞行为中假定双方都在遵守的一系列会话准则,而这一系列准则的核心就是“诚信”与“关联”。“诚信”准则要求说话人自己确认并且认为听话人也能确认:双方的话都是自认为是真实的,即使其中有不确定的因素,但在整体价值上,其真实性是可以接受的。“关联”准则要求双方说的话与话题是有联系的,那些表面似乎没有关联的话语,其中也存在联系。

合作原则的核心“诚信”与“关联”,对我们口语交际的成功进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给彼此信任感,讲话内容前后要有逻辑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宗守云在其《功能修辞学导论》中列举出了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对合作原则的四个方面的准则要求:

    量的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量适量;质的准则即讲话力求真实;相关准则即前言要搭后语;方式准则即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讲的话。

适量信息要求每一个交际回合语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交际效果。质的准则与相关准则同前面的“诚信”“关联”是相通要求,便不再赘述。如果连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讲的话都做不到还何谈交际呢?那么,我们要想保持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得遵守这些原则即选词上要简明准确,造句方面句式通顺简洁,这样才能保证教义佛理明白清晰地被信徒接受。

选词简明准确。如,引言中五百外教徒提出向佛请教的要求时,佛的回应是:“善哉!”。一个“善哉”,简单但明确地向外教徒表明了佛的态度——愿为你们解惑,这也是非常高兴和乐意的。该双音词简单明了但非常准确地传达出了佛的意思,我们可以说这里的消极修辞是成功的。

句法方面简单流畅,多是四字短句少长句。短句有词语数量少,结构简明,内容单纯明确易于记忆的特点,因此,短句在口语中用得多。《百喻经》的受众多是不识大字的普通民众,因此,多用短句比多用长句取得的修辞效果应是更成功的。如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这个故事喻体通篇都是四字句,句式结构简洁,意思明白清晰,让听众一听就懂。

综上分析,简明准确的选词、简单的句法结构是《百喻经》消极修辞的重要体现。

二、积极修辞

  提到《百喻经》,首先引起人注意的是一个“喻”字,“喻”自然会使人想起修辞格中的比喻(譬喻)一格。的确,许多深奥的玄机妙理能在比喻的运用中变得明白易懂,也正是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发挥其劝诫的功效。

  此外,纵观全书,能完全符合“讽喻”艺术特色的故事很多,所以《百喻经》不愧是讽喻艺术的典范。讽喻不仅是积极修辞的特殊表现,也是《百喻经》的特色之一。但笔者认为,最能表现该经书积极修辞之体现的还是其特有的打比模式。

《百喻经》全书的九十八个譬喻故事总体而论是“讲故事+论理”的大模式,但倘若按其说理的不同,我们又能将这九十八个譬喻故事分作三个小类。

1.单纯的“故事+道理”

这一类单纯的“故事+道理”譬喻故事有九十个,占全书譬喻故事的百分之九十二。所谓“单纯的”是指讲道理的方式直截了当,想表达什么道理就直接议论说教。

   如第九叹父德行喻,同样是讲完故事经书撰总者便言:

     犹如世间无智之徒,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至毁咎。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不识其实,反至毁咎”真是一针见血!话虽简短意却尖锐,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那些赞人喜欢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的蠢人,他们赞人不成反辱其人。

2.道理中点出本体、喻体型

   此小类的譬喻故事,大的框架仍然属于“故事+道理”,但不同之处在于在道理之中点评者又明确点出了喻体和本体即向读者强调了一遍本譬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如:

  譬如有人,卒患背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迸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

故事道理都非常明了清晰了,但撰总者又在最后用了十二个字点明喻体“双目出”,本体“将来之世,入于地狱”。这样一来,故事留给受众的印象更深了,就可能让受众对贪小利而失大德也有了更高的警惕性。

3.道理中再打比方型

道理中再打比方型指的是在说理讲道之时又顺势打一个比方(该比方很短小却恰当贴切)以增强说服力。全书九十八喻,其中只有说人喜瞋喻和愿为王剃须喻二喻是这种类型,仅占百分之二。这种顺势又打比方的做法不仅能增强说服力, 而且是书中积极修辞的重要体现。

结 论

文章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展开了研究。从文本选词的简明准确,造句的简单流畅探析了经中的消极修辞情况;又主要从打比的具体模式,得体的语言表达分析了该经的积极修辞情况。

注释: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45-47.

②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48-49.

③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11-512.

④ 宗守云.功能修辞学导论[M].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64-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