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体系下的高校线上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3

基于课程思政体系下的高校线上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张海燕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课程体系下的高校线上英语课堂教学,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将大学英语教育的本真目标真实地定位为“育人”,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的英语线上课程具备“课程思政”的隐形条件,可以将“育人”理念融入其中。此外,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挖掘德育素材,构建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第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第三是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思政化的评价体系。我们相信: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聚焦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化”,坚持将“育人”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而给予这一课程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教育;线上;英语;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其中,大学英语课程自然也包含在内,实践已经证明: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隐性功能可以具备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优势,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本文立足于当下的高校线上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基于课程思政体系进行探究,尝试通过这一视角对高校线上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究和讨论,以期对当下的高校英语课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在整体生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线上模式的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基于此,“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就是对“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一种积极回应。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要义,还要学会结合当下的教育发展现状不断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为增强当下的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特性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短时间内就会有一定的成效,“课程思政”体系的完善将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时代命题,所以,我们着眼于这一内容的研究和探索。

  1. 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理念

我们可以说,2016年12月所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各大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推手,伴随着后续的政策颁布,“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构建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到2018年,“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创新,已经被列为教育部该年度工作要点。所以,高等教育体系中,需要梳理新的思政观,并且不断落实好专业思政、课堂思政、教师思政等工作,努力促成高校的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现有的关于“课程思政”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两大特征,关于“课程思政”研究母题下的特征分析:第一是要专注于研究“课程思政”改革框架内在的逻辑和构建,这一类的研究在当下的研究成果中,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实证性研究数量不多。代表性的成果有一些,如红娟指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进行转化的路径是实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耦合、课程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第二,目前涉及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主要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建设的思路设计,如陆道坤通过探讨课程论视角中的专业课程思政,并且强调了如何使专业课程教师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做到胜任、善任、乐教、善教等问题。

总之,“课程思政”相关问题已经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了很多教育同行的关注,其作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公共课基础课,应该作为各个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当然包括大学英语教育。结合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还是作为英语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大学英语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母语文化认同淡漠、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等问题和现象,不可避免的是当下的“思政课程”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英语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往往只是强调英语作为语言技能之一,强调学生外语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技能提升的问题。所以基于此种教育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基于课程思政体系,关注高校线上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问题,充分挖掘当今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并将之真正与思政理论相结合,进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的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无疑而论,这一研究的尝试对于改变现有高等教育现状都具有难以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1. 当代大学英语线上“课程思政”建设基础和条件

1、线上教育的大规模展开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线上教育不断普及,加上2020年疫情的影响,很多高校在面对现实时,必须大规模开展线上英语教育,这一点又为促进课程改革加入了一股力量。线上教育的开展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一大契机。之所以这样说,最根本的在于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线上教育更多地依托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对于多媒体设备有更多的依赖性,而且这一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教学模式,可以勾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笔记本或手机和网络,就可以和地球村的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发生联系,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可控性不强,教师往往囿于空间的限制,难以直接控制位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基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线上教育的大规模展开正是一种教育创新的尝试,所以这一改变为“课程思政”教育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改革机会。

  1. 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思政隐性教育课程的功能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难以避免地传播意识形态理念。大学英语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带有教育观念的输出,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以一种潜移默化地形式,受到英语文化国家的影响,尤其是自己难以设防的背景下,这一影响就更难以避免,正所谓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潜在影响足以导致学生在理想信念层面发生根本性的精神转变。所以大学英语线上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的开展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相比于思政类的课程,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时可能会产生更少的抵触心理,尤其是教育可以将思政教育的某些理念充分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内容之中时,在这一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更有可能在学生的语言文化认知的过程中消解掉学生本身的抵触心理,同时以曲线的方式产生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而且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等。因此,当下的“思政课程”教育应该好好地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所具有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使得这一课程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教学载体,这将对这个高等教育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及不可替代的价值。

  1. 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存在同一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英语课程虽然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课程,但是更多地承担着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了解外国文化等人文性的功能,它的工具性特征不可否认,但是其本身存在的人文性价值更为重要。只有既能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本身全面发展的大学英语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种全面发展的要求中最为根本的就是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等基本素质,由此可见,我们的大学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其最终的目标存在统一性,这也是大学教育内在部分相互呼应的一种体现。我们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大众和社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基于这一点,大学英语线上教育的“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是大有可为的。

  1.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建构

大学英语线上教育有其自身独具特色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学科,这一学科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得自己的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习得技能,这一技能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语言训练师,所以这一学科定位,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借鉴新媒体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可供教学实践选择。

  1. 挖掘德育素材,构建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尤其是教材题材的内容可以直接覆盖政治、社会、经济、宗教、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所选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往往存在一个漏洞,就是往往忽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但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刚刚成年,正是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面对当前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有些比较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对我国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欠缺一定的认识,甚至是缺乏“文化自信”,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味地、盲目地推崇外来文化,甚至是将错误的价值观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基于此,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该借助新媒体、网络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等优势特征,创造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服务。

要达成以上目标,要加强大学生英语课程的育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打造新型的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第一是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背景以及他们日后所要从事行业的要求,提炼出目标行业的职业精神和操守等。比如在护理行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体现当下热门话题——医患关系的英语新闻,以线上教育的形式,从英语语言教学的角度,与学生一起探讨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师德师风等。此外,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扁鹊、华佗等传统医德代表的事迹,也可以结合西方护理界名人的故事,比如希波克拉底、白求恩等。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结合职业操守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塑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第二还是要积极提炼原有的英语课程中关于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领贯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吸收和借鉴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民族情感,进而展现中国智慧,通过国际视角的对比等,以更为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看待除中国以外的外在世界,逐渐形成一种相对健全的品格等。

  1.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的改革,无疑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两者进行了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线上教育中,尤其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一定要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基于线上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设置主题展示、小组讨论、时事报道、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展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不再是课程的“旁观者”,而是课程的“参与者”,甚至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部分“设计者”,给予学生以充分的个人发挥的空间,由此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其次,在线上还要搭建各种英语教学的微信群和QQ群等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之间的距离等。仅仅有线上交流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和老师还要尽力促成线下的交流方式,通过统一空间下面对面的小组汇报等,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和沟通能力都有进步,打破单纯的自己学习的限制,同时也突破语言学习的研究边界。

3、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思政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和高校都应该做到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和多维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和立体地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对其的努力做出公平的评价。当然课程教学评价不仅仅应该看重结果,也应该对学生努力的过程进行关注,细化评价的环节。此外,还要着重关注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化”,也即关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否得到有益的影响,教师是否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将“育人”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我们可以说,只有评价体系坚持这两点,才能做到以评价促进思政化,提升大学英语的“思政化”水平。

总之,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往往只关注语言技能的提升,我们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传统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应该坚持在大学英语线上教育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坚持大学英语教育的“育人”的根本目标,从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的目标出发,结合当下火热的新时代稳步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东秋.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价值研究新视角[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4-175,178.

[2]魏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58-61.

[3]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6):121-124.

[4]姜燕.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的思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4.

[5]饶妙,邓建平.融入思政隐性教育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4):132-135.

[6]张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厘定与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9,(25):93-94.

基金项目:

1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三)(2019mooc321

2 宿州学院线上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下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szxyxsjy03

作者简介: 姓名:张海燕

出生年月:1981.08

性别:

籍贯:(安徽省庐江县

民族:

最高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翻译/写作/外语教学

单位所在地邮编:234000

单位省市:安徽省宿州市

单位: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