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8
/ 1

小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王斐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255208

一、课程成果的呈现

1.研究背景

目前,小学课程门类多且内容多重复相通,知识碎片化,一方面造成学校重复的工作量消耗,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建构认知体系。为了打通各学科间的壁垒,探究各学科在知识建构、育人价值方面的异同,本项目对课程整合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以期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整体的发展效果,共同指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2.实施过程

(1)确定整合的内容。①设计整合的教、学方式。方式为内容服务,根据学习主题内容,将教师的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进行整合,以追求高效的学习目标。②整合课程设置管理。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尝试打破年级界限,进行学段管理,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安排主题单元的教学时间,尝试着跨年级进行主题整合,保证同一主题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③整合课时的安排。打破固有的课时安排模式,遵循固定式基础上灵活安排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课时安排基础上,对一些耗时较长的实践探索或研究创新类课程,可以采取阶段总结模式,将课时整合。

(2)撰写、整理教学设计并把设计方案落实到实践中。把设计方案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依据整合主题在教材中的顺序,确定上课年级。在中年级段进行从探究到普及、从普及到提升的实施过程。各整合主题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既有大课时教学、又有三门老师同堂进班教学,既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又有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的游学式教学等。

(3)获得教师学生的反馈。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随时会获取学生的反馈,便于在学生评价方式上,深化多元评价的方式,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多主体评价方式结合评价学生,力求对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和表现给出一个全面恰当的评价。

(4)整理案例撰写研究过程。在项目完成之后,整理案例撰写研究过程。

3.实施方法

我校开展小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是根据课程研发的程序,结合学校的办法理念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和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共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整合过程,有目的地落实课程整合,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整合中形成反思和经验,再推广到学校的课程发展上。课例研究法,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本课题运用课例研究法,实施课程整合主题,把整合落到实处。

4.实施效果

(1)促进学生成长转型,由单一知识型转向多元生长型。本课题探寻了小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减少学生重复的课程内容,避免各科教师重复性的工作配置。打破了学科本位,发现学科间的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联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地建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追求育“全人”的课程价值,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知识结构,建立统整、融通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实现教师发展转型,由学习型变为研究型。对教师而言,上课程整合的课题,对多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过程中,能增强教师的学科素养,尝试用其他学科的角度审视本专业领域的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同时调动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校转型,由被动传统型向主动创新型转变。对于学校而言,有效利用教材和师资资源,提升办学效率和办学品质,发展本校特色,实现育人目标。

5.本课题的创新点

(1)创新之一——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方式。在保证开足开齐课程的前提下,将小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碎片化、不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融通,确立了我校独有的13个单元主题教学,将七门小学科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2)创新之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本项目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会根据实际主题教学的需要,将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临时合并为一个大班,将班级搬进礼堂,并带领他们进行游学,走进社会大课堂,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教学时间上,也会根据实际主题教学的需要,将教学时间调整为一小时大课堂的形式。根据实际主题教学的需要,几门学科教师同时进入一个课堂进行授课或者一位教师,独立执教几门不同小学科的情况。

二、课程成果价值和作用的体现

1.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顺应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学者对课程整合的研究表现为不同形式,有以科目为中心的整合理论与实践,有以儿童为中心的整合理论与实践,有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

2.深化课程建设、提升学校管理、促进师生的教、学发展

(1)在课程建设上,丰富了小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2)在学校管理上,形成校本课程、整合教师资源、减小工作量的消耗、发挥本校特色。

(3)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减负增效、实现育“全人”的教学目标。

(4)对教师而言,减轻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