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角下习语翻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文化差异视角下习语翻译探析

李孝敏

李孝敏(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习语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所积累的语言精华。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折射了各民族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习惯,认知以及历史典故等独特的文化意蕴。正确把握中西文化差异,探析汉语与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掌握习语翻译的方法,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习语文化丰富的内涵,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6-068-0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一面能够清晰地反射民族和文化特色的镜子。习语是语言中的固定表达,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一般包括谚语、典故、格言、箴言、寓言、俗语.英语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英语学习者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翻译习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习语的特征

《朗文现代英语词典》中习语的定义为"agroupofwordswithameaningofitsownthatisdifferentfromthemeaningsofeachseparatewordsputtogether","AnEnglishidiomischaracterizedbysemanticunityandstructuralstability"。习语至少有两个词构成,其结构稳定,单从词和词的组成上预测不出习语的含义。习语中的选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例如,在英语习语"inthesameboat"中,"boat"这个词就不能用"ship","plane"或者"train"等词代替。用一个同义词代替习语中的某个词就会破坏习语的语义上的完整性。习语的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的,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如英语习语"kickthebucket"的含义为"死",如果将其改为被动结构其含义就完全不同。

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习语结构具有凝固性不可替代性特征。由于习语的来源极其广泛,了解习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英语中许多习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tokeepone'sshirton"意为不发脾气,不生气;"togivesomebodythecoldshoulder"意为故意冷落某人;"apieceofcake"意为小菜一碟。寓言和传奇故事也是主要的来源,例如:"sourgrapes"意为阿Q精神;"Sphinx'sriddle"斯芬克司之谜;"beattheair"意为隔靴搔痒;另外有些习语是格言,主要来源于一些知名的故事,例如:"burntheboat"意为破釜沉舟;"paintthelily"意为画蛇添足。

二、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习语的来源丰富,因此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不同语言在体现出的文化信息也是不同的。汉语和英语都是蕴含丰富习语的语言。这些习语有的含义相同或极其相似。但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它们都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因此差别很大。

1.自然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人的海运业曾经在历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他们与大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许多关于海河水的习语。中国人一直生活在陆地,而且有很长的农业生产历史,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陆地。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例如,当谈及浪费钱财时,在英语中人们常说"wastemoneylikewater",而中国人却说"挥金如土"。在汉语中,东风被认为是春天的风,带来希望和生命。夏天经常和热连在一起。"骄阳似火"经常用来描述夏天的天气。而在英语中,人们反而认为西风是春天的风,这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英国在西半球,属于北纬温度带和海洋气候。因此,著名的诗人雪莱在他的诗"Odetothewestwind"(《西风颂》)中歌颂了春天。"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英国夏天恰好是温暖而适宜的季节,经常和"温柔"和"美丽"相关联。莎士比亚在他的"Sonnet18"(第十八首十四行诗)诗中把情人比作是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因此,当我们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习语或者将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习语时,应当考虑人们的生活环境,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用词的偏好不同。要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应当注意习语中词语的选择。

2.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差异

回顾资本主义历史,不难发现基督教,天主教等在西方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人们上帝真的存在。因此有很多谚语与宗教有关,例如:"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putthefearofGodintosomebody"(使某人非常害怕);"inthelapoftheGods"(难以预料)。在公元一世纪的汉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随后佛教对中国人的习俗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连同中国古代的孔孟之道成为影响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强有力的力量,因此在汉语的习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表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借花献佛"等。基督教和佛教都宣扬如果人能忍受生活中的所有灾乱并做好事,死后就能升天堂。出于这种宗教信仰,读者都能推断出英语中的"heaven"和汉语中的"天"有大概相同的含义。汉语习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同英语习语"Manproposes,Goddisposes"意义相近。汉语中有"望子成龙"的成语,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toexpectone'ssontobeadragon",对西方文化读者来说就很费解。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认为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在中国,"龙"被看做是神圣而高贵的,象征着民族的精神。它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并且能够喷火。由于中国的皇帝都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在一起,因此它也与权力有关。因此汉语中的"望子成龙"表达了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事业中成功。

3.历史典故的差异

在英汉习语中很多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能因为它们与某个传说或某个历史事件相关就从它们的表面含义直接翻译。在翻译时,要把故事的梗概体现出来。如果直接将汉语中的"鸿门宴"翻译成"HongmenBanquet",读者就难以理解,因此翻译成英语应该"BanquetatHongmen-afeastormeetingsetupasatrapfortheinvited"公元前206年项羽为了谋害其对手刘邦在鸿门设宴。但在说英语的国家,《圣经》,《希腊神话》,传奇故事及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例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Castone'sbreaduponthewater"(做事而不期回报)。有许多习语都是由历史典故、寓言故事和神话而形成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但含义深刻。不能只是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三、习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习语的理解受不同文化的影响,有几种翻译习语的方法,即字面翻译、自由翻译和直接用外来语翻译(这种翻译绝对由文化决定)。

1.直译

直译,又叫等值翻译,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文的内容,保留原文的形式,尤其是原文的比喻的含义及意象,体现民族语言特色和地方特色。中国人和英国人属于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对于许多事情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Seeingisbelieving"可以翻译成"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tobeonthethinice"翻译为"如履薄冰","tostrikewhiletheironishot"翻译为"趁热打铁";"tohavesomethingatone'sfingers'end"翻译为"了如指掌"等等。通过等值翻译,许多英语习语没有附加解释或注释直接翻译成汉语,这些习语通俗易懂,已经成为汉语习语的一部分。

2.意译

意译,又叫自由翻译,当无法进行字面翻译时,在完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自由翻译。自由翻译意为当翻译者遵循文化的差异翻译时不得不放弃字面的含义而进行的一种翻译。例如:"Toletthecatoutofthebag",据说过去纽约克州的农民经常把猪装在袋子里卖,有时他们把猫放在袋子里,如果买家不打开袋子,他们就会被欺骗。因此如果有人让把猫放出袋子,秘密就会泄露,汉语中,我们可以用"露马脚"表达同样的意思。"Castlesintheair"《牛津简明英语词典》中解释为"visionaryproject,daydreaming"在西方国家中贵族们过去常住在城堡里,然而,在中国人们过去常住在"楼阁"中。因此对应的汉语翻译应为"空中楼阁"。"Don'tcountyourchickensbeforethey'rehatched"翻译为"夜长梦多","Aseasyaspie"翻译为"易如反掌","Beaftertheevent"翻译为"事后诸葛亮","Eachhasitsownmerits"翻译为"各有千秋"。"自由"翻译不是随便和无限制的,只有表达了原语言的意义,目标语的读者也能流利地阅读其译文。

3.套译

有些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不仅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式结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目标语中的习语代替源语言中的习语。例如,英语习语"springuplikemushroom"对应的汉语习语为"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里运用了"竹笋"的意象。又如英语习语"shedcrocodile'stears",译成汉语"猫哭老鼠",这种翻译鉴于译者担心中国人不能接受鳄鱼的眼泪,翻译考虑的是中国读者的心理:中国人很熟悉猫和老鼠。猫和老鼠是天敌,中国人对这一事实尤为清楚。然而这种借用英语习语中原词所表达的意象证明很成功。最初,中国读者需借助注释才能理解,渐渐地随着这种意象的经常出现读者也就熟悉了。另外,眼泪是悲伤的象征,但鳄鱼的眼泪却不是源于忧伤的情感。由于这种信息,读者能够接受鳄鱼的眼泪。现在如果说"掉鳄鱼的眼泪"不会引起理解上的问题,中国读者理解"鳄鱼的眼泪"意为来自敌人的伪装的怜悯。

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习俗、认识、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等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汉语和英语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汉语和英语习语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信息。总之,文化是一种象征性的、历史性和传统性的工具,人们能够传播并发展它。作为文化的一个特殊部分,语言对我们来说是最基本的因素。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就应当学习更多的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搭起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沟通桥梁,将有效的信息传送到不同的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陈锡麟.英语成语谚语趣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冯庆华.适应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吴建刚.英汉双解英语口语习语词典[M].海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