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小学数学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杨华君

杨华君

(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小学校威远64246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导致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面对学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而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着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这对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在多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对策,恰当进行强化诱导。配制出了一套成功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良方”。

一、教学过程:突出一个“情”字

新课程主张面向全体,这就是说要努力创造“均衡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以真情的爱唤醒沉睡的心,以此来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使他们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其言而听其授,乐其教而纠其行。我班一个叫刘强的学生,他不喜欢数学,做数学作业很马虎,错误率很高。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原来是因为“讨厌”以前的数学老师对他很“凶”而“讨厌”学习数学。知道了原因后,我在教育他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以“大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他,以耐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心和微笑,几周之后赢得了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我还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多加“关心”。例如在课余时间谈话的时候不时地“考一考”他,培养他的数学细胞;叮嘱家长回家后多与他谈谈学习上的收获。这样刘强逐步恢复并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内容:体现一个“异”字

学困生一般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性,目标弹性化,知识层次化。

1目标因人而异。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放低要求,适当补“困”,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在短期内能达到小目标要求,体验成功的喜悦。

2作业因人而异。作业布置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优等生可选扩展题、思维训练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根据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量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强调一个“活”字

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更要提倡灵活多变,强调知、情、意的协调统一,以便把他们的情绪、思维从低沉、僵化的状态下激发出来。如“线的认识”一课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为使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教材设计了两个题目:

画一画:经过一点能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练一练:一颗钉子能固定一根木条的位置吗?两颗钉子呢?为什么?

“画一画”是为了习得指定的数学知识,“练一练”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这样的教材处理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之中。虽然知识是由学生操作后自己概括而来,但为什么要操作?得出这个结论后有什么用处?学生一无所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出示一个长条形的挂衣架、若干个钉子和一个榔头,请两位学生把衣架钉到黑板左上方的木质边框上,用来挂安全日志、点名册等物品。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样钉的?用了几个钉子?然后提问:你们用两个钉子来固定衣架,用一个钉子行吗?为什么?让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后汇报各自讨论结果。教师提示,如果把衣架看成一条直线,把一个钉子看作一个点,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最后引导学生用规律解释钉衣架的原理。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让学困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自己用心,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教学超越课堂。发挥巨大的能量。

四、教学效果:讲究一个“实”字

“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二是牢牢把握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出实招,求实效。

1弥补学困生的不足。

学困生由于基础太差,在学习中面临的知识“壁垒”会源源不断,为了能较顺利地突破这些“壁垒”,教师要及时地给学困生提供辅导,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把握学困生的学习起点与认知水平,课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课外要深入了解,重点关注他们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做到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辅导纠正,采取“短、平、快的战术”及时消灭其学习障碍,避免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与活动时间。

2强化学困生的记忆。

教师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口诀、风趣幽默的比喻、形象直观的演示、分层递进的变式等,使教学关键点、重难点得以凸现或突破。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中,学生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当分母相同时,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当分子相同时,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个方法,学困生在理解和表述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们总结出简单的“八字”比较法:分子大大;分母小大。学困生既觉得朗朗上口,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进行乘除法计算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0”的存在,于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0在加减法中是混蛋,0在乘除法中是炸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0”的性质,提高了学困生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转化数学对学困生来说要从“情”人手,以“异”和“活”为教学手段,最终一定会达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