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张捷

张捷(三门峡市第二小学,河南三门峡472000)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教学应让学习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大数学观”,也是实现数学教育基本目标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数学新内容,到练习应用,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和已有经验,且具有现实性、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的精心设计,才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空洞。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笔者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紧扣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1.课前体验生活

课前要求学生到超市选择两种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绘制成价格表。学生在这种课前体验中,体会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2.课中联系生活

课中把新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如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物,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人民币l元有几角,l角有几分,1元有几分开始:1角就是十分之一元,可以写成0.1元;1分就是百分之一元,可以写成0.01元……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小数的初步意义。

3.课后服务生活

当学生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后,笔者组织了一次“今日我当家”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平时自己攒下的零花钱购买几样自己喜爱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用小数表示出来(用元作单位),再把价钱从高到低排列起来。以上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长了才智,从而更加亲近数学,喜欢学习数学。

二、课堂教学应开展合作交流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验、大胆探索,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学习、共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评价,互相启发、补充,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笔者首先请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他们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许多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此时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这样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课堂教学应让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情境,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取出书本、练习本、手帕等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摸摸它们的面,指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再让学生用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例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不仅知识、能力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也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教学应努力求实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数学中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以开放题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让解题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既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又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现实中,自己提出问题,寻找条件,设计解题方案,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组合,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