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土音乐,弘扬民族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传承乡土音乐,弘扬民族精神

陈化妹

陈化妹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514568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乡土音乐作为校本补充教材,运用于现实讲授的内容比率应达到15-20%。可见,乡土音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已列为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地方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契机、展示了空间。在多元文化的潮流下,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乡土音乐正跟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离我们而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已成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杨丽同志在2000年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会议上指出:“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成长步伐,尽快改变农村艺术教育的薄弱状况,是时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具备全局性意义的事情。从这一意义上说,抓好了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也就抓好了学校艺术的教育。”教育部部长杨贵仁在强调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指出:“(要)增进农村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成长,使其真正纳入素质教育之中;增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平衡成长,注重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谐调成长,探求各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因此,我们农村中学音乐老师有责任与义务对于乡土音乐资源进行传承与弘扬。

一、丰厚音乐资源的需要

1.乡土音乐资源丰富、源远流长。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度,乡土音乐资源丰厚,具备多样性、原生性、丰富性、包容性的特点。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华夏大地的各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悠久辉煌的音乐文化,诸多地方性优异的音乐文化积厚流光,底蕴深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原生态”的乡土音乐遗产藏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文化研究机构和人员作了很多努力,挖掘整理,研究出很多音乐艺术结果。这些无疑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这些结果较多的是以研究结果和戏台艺术的形式留在书本上和人们的印象里,不能完全达到传承优异乡土音乐文化的目标。

2.乡土音乐在现行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1)乡土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上有重要作用。我们对于地方性的特色音乐资源要进行“收集——挖掘——筛选——应用”,预设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法联合媒体辐射的体式格局走进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喜爱。可见,把乡土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与讲授内容有机地联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讲授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心爱的音乐旋律中学习音乐,诱发学生对于音乐和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接受和发现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乡土音乐教材对于现行的音乐教材是重要的补充。乡土音乐教材的内容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主要是简谱。我们梅州有唱腔原始、朴实自然、节拍明快、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客家山歌;有乐音高低抑扬、长短缓急,结构起承转合、呼应跌宕,包含着很深的文学内涵的客家汉乐的曲调;有土语土调土腔,属下里巴人歌颂传唱的民间俚语客家民谣;还有近现代创作的艺术性歌曲等。因此,把乡土音乐教材引进课堂,一方面解决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内容;另一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是对于音乐教材的补充,使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减缓了教材的坡度。

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乡土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乡土音乐教材,可使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热爱自己的国家要从热爱家乡做起,家乡的文化让家乡人先歌颂传唱,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让家乡优异的音乐文化走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更是一种普及性的传承与弘扬,学生对于地方性的文化比较亲密而接近。要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并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音乐艺术创作有着借鉴与启迪的作用。这种情感意识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对于担当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开发校本教材的需要

乡土音乐课程教材要以弘扬乡土音乐、融合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为基点,将我国各民族优异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异乡土音乐作品相融合。在讲授体系格局和讲授要领方面,强调音乐课程必须贯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原则,开展艺术节文艺汇演、演讲、故事、问卷等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讲授阶段,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讲授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讲授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上,二者有机联合,密不可分。音乐成长从根本上离不开滋生她的文化传统,一旦背离了她保存的土壤,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则有汲取不尽的营养,音乐将得到充分而快速的成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传承与弘扬家乡优异的音乐文化是生长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的人们的义务与职责。

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积极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是由中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决定的。音乐课程的教材编写具有局限性,难以体现地方特色的差异性,而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是中学音乐课程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