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思品课鲜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让小学思品课鲜活起来

高立鑫

高立鑫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韩岔中心小学719200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却不喜欢上思品课。究其根源,一是老师把思品课要么上成了说教课,生活味儿太淡,一味地灌输大道理,要么上成语文课,整堂课在仔仔细细地分析课文内容,这两者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社会信息与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对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了怀疑和困惑,以致于上课时敷衍了事。对此,我们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提出了“让小学思品课鲜活起来”的要求,并为达到这一要求而反复尝试。

一、编写顺口溜

顺口溜具有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等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轻松愉快地记住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尽最大努力由教师或由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编写了大量的、深受学生欢迎的顺口溜。例如,在学习《学会分清是与非》后,要求学生记住:“遇到事情要冷静,问清原委再行动。是非标准细判断,不受别人来影响。坚持正确抵制错,分清是非好处多。”

二、诵读古诗文

结合思品课文内容,让学生诵读相关的古诗文,不仅可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还可以增加阅读量,感受古诗文的深刻寓意,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学习《孝敬父母长辈》时,让学生诵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的吟诵,使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孝敬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珍惜劳动成果》后,让学生重温《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次的诵读,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搜集名言警句

围绕思品课的内容搜集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摄入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践行。例如,学习《礼貌待人是美德》时,学生搜集了下列名言警句:“1.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培根)。2.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3.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4.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兰道)。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6.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7.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默生)。8.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9.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一件大事(洛克)。10.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学生在搜集与阅读名言警句的过程中,对礼貌待人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做到礼貌待人。

四、讲述故事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围绕学习内容,将搜集故事与讲述故事迁移到思品课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诚实守信》后,我们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搜集到了“童叟无欺”、“赤诚相待”、“犬马之诚”、“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以及《宋庆龄讲信用》、《讲信用的红领巾》、《诚实的晏殊》、《老商人巧选接班人》等许多诚实守信的小故事。此后,我们召开了“诚实守信故事会”,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述,并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五、表演小品

小学生喜欢看小品,更喜欢演小品。例如,在教学《满招损,谦招益》时,让学生在初读课文、观看插图的基础上,分组饰演跋异和张图,并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骄傲自满的危害和谦虚谨慎的益处,形成了“满招损,谦招益”的概念。

六、开展社会实践

“良好素质的形成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据此,我们十分重视依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后,我们让学生开展了“做一次家务劳动、为敬老院打扫一次环境卫生、捡拾一次校内外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好习惯,受到了家长和社区内外群众的好评。又如,在学习了有关家庭生活中道德规范教育的《为家庭和睦尽力》、《孝敬父母长辈》、《我是家庭的一员》、《邻里间和睦相处》等课文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为父母献上一份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孝敬父母的日记、读一首颂扬父母的诗歌、唱一首歌颂父母的歌曲、为父母洗一次脚、办一期‘为父母献上一份爱’的手抄报”。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家庭生活中的有关道德规范较快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或单独应用,或综合应用,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使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相吻合;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实效性,既使思品课鲜活起来,使学生爱学、乐学,又使学生在诵读、搜集、表演、讲述、实践的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高了道德认识、培养了道德情操、形成了道德行为。我们愿意在思品课教学这块园地继续耕耘,为使思品课更加鲜活和培育既有创新精神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新型人才而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