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全方位信息网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构筑全方位信息网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孙照波

孙照波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023)

摘要:在学生工作中,构筑全方位信息网络,确保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使决策更加快捷、准确、有效,使学生工作关口前移,做到防微杜渐、有的放矢,消除一切隐患,随时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信息;网络;学生健康

“安全”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有人说,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危险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照这么讲,安全就是一种无现实化的安全,是一种绝对化的安全。其实,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安全教育则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安全工作也正日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被提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并经常性地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校舍、消防、卫生、治安或交通等专项或综合性的安全检查,起到了重要的预防作用,促进了学校安全工作深入、全面的开展。

一、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招生规模每年都在增加,万人大学比比皆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从各个方面给高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师资力量的缺乏、实验条件的不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不稳定等等,都摆在了高校面前。尤其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录取的学生之间分数差距较大,学习能力有较大差距。再者,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看待学习、看待生活、看待社会现象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出现了多极化现象。大部分学生热爱大学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素质培养等各项活动,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也有少量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就业和生活上的困难、思想情感上的压抑等问题,出现了沉湎于网吧,沉湎于谈情说爱,不上课、不学习、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等现象,逃避现实生活,还有个别学生出现精神障碍。因此,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活动,以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学生安全工作是全方位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安全工作是全校的工作,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个教职工,都应关心学生安全工作,形成全校育人、全员育人、安全第一的良好环境。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主力军,学校不同,特点不同。有的学校机制健全,体制完善。有的学校为减少人员,岗位人数严重不足,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现状。因此,构筑全方位信息网络,确保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形成信息源,使决策更加快捷、准确、有效,使学生工作关口前移,做到防微杜渐、有的放矢,消除一切隐患,随时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二、改善学校学生安全工作的措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的社会,信息网络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对社会总体构成和生活方式实施了全方位的渗透,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要在学生安全工作中构筑全方位信息网络,具体做法如下:

1.使用“学生资料管理系统”。该系统中存有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达30多项,如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综合测评情况等,可以不断更新,随时查找,非常方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但这种系统对动态过程反应较少,基本上是期末的一种信息资料整理,对突发和一些深处的情况不能反映出来。

2.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为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及要求,每班设立两名班干部担任学生信息员。一名是主要负责班里学生思想动态、日常行为及突发事件,每周以书面形式上报,突发事件随时上报。另一名是学生学习信息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上课出勤情况、学习状况、对任课教师的反映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每周以书面形式上报。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关键是学生信息员的选择、培训和考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实施家长联系制度。学生进入大学后,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关心了解较少。实施家长联系制度就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教导学生,共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实施家长联系制度,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联系的时间和方式,确定帮助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4.实施节假日学生去向登记制度。寒暑假外出学生数量较多,目的地较分散。有的学生就出现过被骗去搞传销,被扣等情况;有的女学生出现过被骗成婚,后被解救等情况,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很大隐患。为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去向,要求每个学生在统一的表格内,将自己的去向、目的地、停留时间、准确联系方式登记好后方可离开。返校后,及时清点人数。节假日内,有管理人员值班,避免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5.实施学生公寓情况反馈制度。为保证学生在公寓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禁止学生私自乱拉电线、乱接电器、生火做饭,禁止留外人住宿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学生公寓办公室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通过校园网反馈给系里,由系里落实处理,有效地预防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6.实施门卫晚间检查情况反馈制度。为掌握学生晚上十一点以后外出及入校情况,门卫实行检查登记制度。将学生外出及入校的原由、所在系部班级登记在册,并将情况及时通过校园网反馈给各系,由各系落实解决。

7.实施班级工作日志制度。为反映班级里的各项工作,每个班级都有专人负责填写“班级工作日志”,将每天发生的情况和出现的一些问题记录在工作日志上,以便报辅导员随时掌握班里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来了解班里的情况,避免漏掉任何一个问题。

8.实施安全例会制度。每学期初召开一次系党政会议,专门研究学生安全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召开两次全系学生大会,进行法制、治安、消防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每学期放假之前,召开一次学生会主要成员、各班主要干部关于人财物等安全方面的会议。实施安全例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及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对学生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防止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9.实施任课教师信息反馈制度。教师身处教学一线,对学生的学习、课堂表现情况比较了解。实施任课教师信息反馈制度,就是任课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课堂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教师在第一线的作用。

总之,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工作要长抓不懈,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长抓不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皮江红.从问题管理到自我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突出以人为本[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2]孟宣廷.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

[3]张梁平.以柔化刚,刚柔并济———也谈辅导员工作与柔性管理的理念

[J].教育与职业,2004,(18).

[4]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发2004年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6]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7]王建明.关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德治和法治的思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