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张义勤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中学张义勤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教育领域内常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学情境的概念以及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措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引入的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创造教学情境,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是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所帮助。

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即将教授的课堂内容的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以及对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的掌握之上。只有这样创设的情境才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并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才能够更高效地听课并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们来说,情境创设教学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创设新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2.设置疑问并科学引导,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己所教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学情,从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精心设计,创设富有生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所学内容之上,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