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打造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高效课堂

李小燕

李小燕(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回小河南洛阳47100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录音、摄影、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由过去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转向现在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建立新型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多媒体教学运用过多、过滥,就会违背“辅助”教学的宗旨,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件作为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学功能的教学工具,应该注重人文化,关爱教学双方,既方便教师的指导,又利于学生自学。

1.围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

运用图片、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不当,则会流于形式。所以,恰当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1运用常规教法或者不容易演示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时运用课件效果较好。例如:在一次示范课上,授课老师在讲蜘蛛织网的过程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为了巩固课文的重点,在学生对蜘蛛织网过程还不是太熟悉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演示:用两名学生当两棵树,一个学生手拿一支栓着线的粉笔,这支粉笔代表蜘蛛在这颗“树”上的立脚点,这根线代表蜘蛛引出的长丝,然后,触动粉笔,让“丝”缠绕在对面的“树”上,但线毕竟不是蜘蛛丝,它没有粘性,所以老是达不到目的。再往下演示,蜘蛛在这条作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的再引几条丝,并成一条“缆索”,就只能口述了,没有直观形象性,学生也只是记住了蜘蛛织网的步骤,头脑中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结合蜘蛛织网的录像或课件,配上声音,让学生亲眼目睹蜘蛛织网的过程,通过有形、有声、有色的这些辅助工具,扩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如身临其境,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1.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一辆纺车》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对纺车是非常陌生的,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描述,学生就像在听故事。如果能配合纺车图讲解效果就会好一些,再运用课件再现过去劳动人民运用纺车纺线织布的真实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就很容易理解课文。

1.3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以开放的眼光教育学生。提供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时,仅仅凭老师口述要有一个好品质,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等等,学生也没有感觉,在他们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且逆反心理严重,所以必须用实际的案例教育、熏陶、感染,才能使他们信服。前段时间,我让学生谈看新闻后有哪些感受?刚好发生了大学生驾车撞人后故意杀人案,学生兴趣很浓,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个大学生素质太低!有的说他没有人性;有的说他家里有钱,当学生还开着车等等。我相机提问:“大学生就一定会这样做吗?”。“不会的”,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件事只能说明他的思想品质问题,害怕承担责任,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犯罪。接着,我让大家讨论:堂堂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大家纷纷说是由于他思想品质不好,导致产生了不正常的心理,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我提问同学们什么最重要时,同学们几乎是同时喊出:“思想品质”,这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呐喊,和以前的回答不一样,说明他们已初步领会了这一含义。最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一定要向英雄、优秀者学习,刻苦努力,戒骄戒躁,最终成为国家栋梁,这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听一位老师讲《海底世界》一课时,作为北方的孩子,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绝大多数孩子没到过海边,对大海是十分陌生的,但又是非常的向往。仅凭极为有限的课本内容、插图,不能满足学生的理解需要,也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到海底世界的各种声音――“有的啾啾的,有的嗡嗡的,有的汪汪的……”时,为了创造一种情景,老师读到哪种声音,就摸住一个孩子的头,让这个孩子发出一种声音,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孩子们也感到新奇,但那只是形式上的感觉。如果能利用形、声、色具备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仿佛进入到现实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立刻就会活跃起来,自己如身临其境般仿佛真的穿着潜水衣来到了奇异的海底世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能有效加深他们的印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的目的。

3.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把知识学活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老师的执教和学生的配合,互动的目的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接受所讲授的知识。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积极的回答问题。如学习《庐山云雾》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领悟庐山云雾的美丽与神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设计一个“课堂讨论区”,让学生自学课文,学生任意选择一自然段进行学习,并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自主地理解课文,充分的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领略云雾的神奇与美丽,而且还能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课件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课件必须科学,合理。尤其是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方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和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特别是面对小学生,在语言上的要求特别严格。一次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听一位学前班班主任的语文课,整节课堂学生答非所问,老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能连着把一篇课文读完,大多数学生没有听清老师说的话,听到别人在读,自己也顺着读,而没有考虑读到哪儿啦。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易动、与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圆润。在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同时要能吸引学生,这样,学生才愿意听,才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并按要求去做。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尽可能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制作与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智力状况、身心健康相适应的课件,让他们易于接受,又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配合教师整个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制作一些动画片断等,更符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

事实证明,现有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将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生更大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