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浅谈

李倩

李倩(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发展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仅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初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小组合作能力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重要。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育方针上必须把初中教育的小组合作能力积极推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式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初中;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039-01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大体相当的小组,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那么,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依据多重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正因为大家深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纷纷效仿,但结果却因人而异,区别就在于如何进行小组的划分。单纯地依靠学习成绩或随意地按照座位划分未免略显唐突,而我依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及观察,在成绩的基础之上,又综合考虑了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重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抽出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持平,有利于开展竞赛等活动的公平和公正,又使每个小组内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分权至人,角色互换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极易出现的误区,即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小组中表现依旧突出,而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永远无法参与其中。为了让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参与面更广,争取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和引导学生。每一次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之前,都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分权至人,争取小组内部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因此,不妨分权至人,每个小组设置小组长、资料员、整理员等多个职务,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职务虽小,但也能够让学生拥有一种特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互换角色,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到其他小组成员的不易。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成员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更能够将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三、制定明确的制度,将规则细化

任何一项工作既然开展就要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也是如此。每个小组建立起来后,要拥有自己专属的小组名字、口号、制度。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类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将比拼细则制定出来,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然后尽可能地去避免。

例如,我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实行“积分制”进行统计,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借鉴了大学中对于学生的量化考核制度,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公平,也考虑到了那些平时特别努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肯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次考试结束后,由学生负责统计每个小组的整体成绩,看哪个小组胜出,哪个小组进步最大,对于这两个小组提出表扬和奖励。另外,还增设了个人奖项,任何一个小组中的任何一个表现突出、进步飞快的成员都有机会获得。这样一来,小组间、学生间剑拔弩张,跃跃欲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迎合了“生本”教育理念,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保证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序进行,一来保证课堂的纪律和教学效率,二来考虑到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纠错、进行指导。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教师可针对教学重难点,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将学习任务逐一细化,再引导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逐步解决,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又能够享受到每一次的成就感和喜悦。

例如,讲授《和朋友在一起》这节课时,我将事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发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进行自主预习,自己不会的地方小组内部解决,小组无法解决则要做好记号,上课时认真听或问老师。这样一来,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弥补先前的不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会减轻教师的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更能够促进情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受益匪浅,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邢亮.新课改下如何教好初中政治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7).

[2]陈莉莉.初中思品课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