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艺术”实验结题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师生互动艺术”实验结题报告

金生俊

金生俊

摘要:师生互动能督促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师生互动艺术”的实验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师;学生

作者简介:金生俊,任教于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中学。

新一轮全国性教育教学改革中,革除了陈旧的“满堂灌”,倡导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标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不仅体现“教学相长”,更是“学习成员之间多元、多边、多样的互动、互助、互惠的行为”。教师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自发学习,也就是智力和情感都共同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和最深处的学习。”教师应以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宗旨,授之以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师生互动”就成为教学的关键。

所谓互动,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来往、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即课堂有来往,来而不往非礼(理),无来无往,无道。

一、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能督促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在学生“动”的作用下,迫使自己不断钻研教材,不断领悟深化,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触发教师,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学相长”。

2.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在语文教学中,若一味地就教材而讲教材,忽视方法引导,学生就只能获得死的知识,即所谓读死书、死读书,没有创新。教师应授之以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3.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师的“动”——方法指导的带领下,学生的“动”——自主合作探究的驱使下,学生即能形成赋有个性的学习技能,离开教师所谓的讲解分析,学生也能学习,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互动的方法

1.教师动——导:师生互动更强调教师的导,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授之以法,为学生学习提供方法。

方法指导:阅读分文体,作文悟人生(本文只作概述)。

文体阅读法指导:即按文学样式进行阅读方法分类指导,简称“文体阅读法”。

诗歌:根据诗歌的特点,将其鉴赏范围分为两大块,形式和内容:

体裁

修辞

技巧

诗眼

表达方式

创作方法

语言

背景

意象

意境

情感

主题

题材。

散文: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主抓散文的神。

散文(1)识背景

鉴赏(2)析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方法(3)辩形:理清所写材料

(4)抓神:概括材料共同意项

(5)品技巧、悟效果(修辞、语言、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

小说:主抓三要素及主题

小说鉴赏方法:

主题

侧面

语言

行动

人物正面外貌(肖像)

心理

自然环境

情节环境

社会环境。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为人物形象生成提供过程,环境为人物形象生成作背景烘托。

戏剧:由戏剧冲突,悟人物形象、得出主题。

戏剧鉴赏方法:(1)品对白;(2)找冲突;(3)悟人物;(4)得主题。

古文鉴赏方法:过三关

(1)过文字关:掌握古汉语各种语法现象,实词多义、虚词多种用法、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汉语句式等。可通过对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分析来灵活掌握各种现象。

例:古汉语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设问句、倒装句)

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结构为: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省略句:主、谓、宾某一主干成分缺失(隐藏在前后语境中)

判断句:翻译中可嵌入判断动词“是”

被动句:翻译中可嵌入被动词“让”“被”“给”

设问句:翻译中要保持有疑而问

倒装句:各成分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依次出现:施动者处在动作之后就叫主谓倒装;受动者处在动作之前就叫宾语前置;动词之前有名词,这个名词既不是施动者,又不是受动者,即为名词活用作状语;状语(介宾短语)即修饰语处在动作之后就叫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即修饰语处在主语或宾语之后就叫定语后置。

(2)文学关,方法根据文体同现代文

(3)人文关,同现代文

作文法指导:根据学生各自经历,诱导其感悟人生,简称“写生作文法”。高尔基说:文学即是人学。作文即是对人生现实的观察,领悟及真情流露。

过程:1)认识自我:作自我介绍,回忆成长历程;

2)了解社会: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辨明是非黑白。

3)领悟人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真情流露:形成文章。

5)润色修饰:运用各种技巧丰富文彩。

2.学生动——练:依“法”学习,感知文本,形成初步认识。

3.生生互动——议:合作交流,提出疑问。

4.师生互动——论:质疑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5.教师动——再导:由简到繁,由内到外,由易到难。

6.学生动——再练:拓展到教材之处,形成技能。

7.师生互动——交流: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周期为两年或三年

两年: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须)——语文分模块编写的情况(略,各册均有说明):第三、四册(高二)含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模块,故可以高一至高二为一个周期,也可以高二至高三为一个周期。三年为一周期,主要是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完整性。

2.研究方法:对比实验研究法。

被试选择:摸底测试,均衡分班。

3.结果分析:实验结束,检测效果,均分、及格率、学生文章发表、征文获奖等。

本次实验结果:①、②班为“师生互动艺术”实验班;③、④、⑤班为参照班。

(1)实验测试

第一轮实验测试

第二轮实验测试:全校高一年级15个教学班,参加全省统考,“师生互动艺术”实验班均分名列前茅,及格率达100%。

(2)学生文章发表及获奖

注:获奖人次为全国首位(《中学语文》网公布),辅导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教师论文发表及获奖

《阅读方法指导》(《啄玉录》贵州民族出版社)

《小说与戏剧鉴赏》(中学语文报刊协会二等奖)

《〈孔雀东南飞〉鉴赏杂谈》(贵州省教科所三等奖)

《“师生互动艺术”实验结题报告》(中语会一等奖)

《〈五人墓碑记〉的生命之美》(中语会一等奖)

《记忆的三重境界》(贵州省教科所三等奖)

《逆(反)思维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贵州省教科所三等奖)

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师生互动,能督促教师积极备课,主动钻研教材,放开眼光,接收新信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确能提高师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阶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存在问题:阅读方法还只局限在文学样式范畴,未细分到应用文体。相信通过第二轮实验,定能取得突破。

本课题属中语会全国性实验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子课题,2005年立项。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中学

邮政编码:551700

TheConcludingReportoftheExperimentof“Artof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

JINShengjun

Abstract: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canpromoteteacherstoimproveprofessionalcompetence;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shelpful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learningskills;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shelpfultotheimprovementofteachingeffect.Thispapergenerallyexpoundstheexperimenton“artof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

Keywords: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eachers;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