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情景美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低年级数学教学情景美的创设

夏文芳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东河小学628200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理念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活动经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是最有价值的”。由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和注意: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内容越接进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与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越有效。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或者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以“小卖部卖东西”为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富于生活气息的“小卖部”这一场景,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与生活零距离接触。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二、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地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教师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评价的着力点放在学习的结果与水平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以至于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记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

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地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