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落实学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如何有效落实学案教学

孔涛

——学习东庐中学“讲学稿”有感

孔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教学研究室272199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种。从东庐中学我们看到他们利用“讲学稿”进行学案教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火种,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那么,作为学习者,我们该如何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落实好我们的学案教学呢?

一、要明确学案教学的实质

我们学习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不是看他们的“讲学稿”是如何设计的、有几个步骤、是如何在课堂上使用的,那只是表面现象,我们不能死搬硬套,而是要学习探讨支撑学案教学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解掌握学案教学背后的理念。就如学习武术,不能只学套路,而要掌握心法、技法,否则就只能是花拳绣腿。通过学习,我发现学案教学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老师由研究自己如何“教”转到了研究学生如何“学”,把教学的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让学生主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发现、质疑,学习、生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在以教定学的灌输式的环境中,学生学会的是依赖、顺从、等待,管他什么学科、什么知识内容,自有老师为其归纳、总结、展示,而老师也很乐于全程包办,乐于展示自己多么有经验、多么会挖掘“知识点”。长此以往,老师越来越习惯于将学生握在手中,而学生也越来越习惯于接受,不想质疑,不想探究,几乎失去了自主能力。可是,在以学定教的环境中,学生要和老师一起明确学习内容,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去寻找知识的本源,老师要大胆放手,适时引导,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这样的理念下,学生养成的是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自觉学习的习惯,树立的是终身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有效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健康成长。我们只有看透、把握了学案教学后面的这种理念,才能把学案教学学到手、用到家。

二、要帮助教师转变角色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要想让学案教学在我们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就要帮助教师认清学案教学的实质,转变自身角色观念。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教研中,老师们主要站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角度上,研讨如何备课、讲课,如何挖掘“知识点”,而不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现在要启发学生多思考“怎样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多思考“怎样去学”而不是“学什么”。在这种理念中,教师不再是“我要有一桶水”的“园丁”角色,而是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探究、质疑、归纳、吸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乐学、愿学。

我们要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成功,要对学生的进步与独立性加以关心、鼓励,多对学生的质疑与超乎常规的问题加以宽容、帮助。同时,一方面要做个“懒”老师,少代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一方面要做个“勤”老师,多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自己成就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

当然,观念的转变是要有过程的。这期间,一味地崇拜东庐,不切实际地照搬硬套,或者畏艰怕难、抱怨观望,都是不可取的,要多学习、多实践,努力进取,积极成长。

三、要研究开发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案

黄沙如海,但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同样,生活中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同一教育环境下,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立的教育个体。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我们的学案,又该如何使用呢?

首先,不论哪个学科、哪个学段,所设计的学案一定要能做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学案要成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钥匙,而不能设计成变相的练习题或教师教学的提纲,不能穿新鞋走旧路,打着启发学的旗子走着包办教的路子,避免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其次,要发挥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为了学生的成长,加强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案完善上来,教学相长,建立起真正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使用学案时,我们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适当调整,不能太呆板、太拘泥,唯教是从、唯学是从都是不可取的,要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发挥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总之,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学习“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能跟风、不能盲从,要站在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根据自身教学环境、教学实际,注重实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让“学案”起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