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数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浅谈让数学生活化

李锦莉

李锦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鹿厂中心小学四川会理61510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05-01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创设了儿童节分糖的情境,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口诀,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保留结果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大家一同坐车,一辆面包车只能坐六人,我们坐满七辆车后还有两人没上车,这时该怎么办?用哪种方法呢?还有生活中倒油的问题,把一个大瓶子里的油分装在几个小瓶子里,装满几个小瓶子后还剩下一点该怎么办?裁衣服的时候,当剩下的布料不够做一件衣服时,尾数是进一还是舍去;做纸花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更容易理解,进而能够正确应用。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写数学日记,在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